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颅眶沟通型肿瘤是指同时分布于颅腔和眼眶,并相连的肿瘤。该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血供丰富.诊断和治疗涉及抻经外科和眼科.甚至需要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的帮助.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科与眼眶病研究所于2001-2002年共显徽手术治疗15例,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累及眶尖的海绵窦肿瘤手术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22例全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翼点人路。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取下骨瓣,磨除蝶骨嵴,剪开硬膜,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结果22例肿瘤中,17例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结论详细了解海绵窦和眶尖肿瘤的外科解剖是达到其外科切除的良好结果所必需。  相似文献   
3.
苍白球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临床上 ,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改善 ,诸如血压降低 ,心动过速缓解 ,亦有部分患者出现流涎症状 ,说明苍白球功能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具有一定联系。本实验通过手术前后测量患者血管紧张素 ,证明苍白球功能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具有一定联系。方法 :15例帕金森病患者在苍白球毁损术前及术后 4d分别在基础状态下采血 ,抽取肘静脉血 4ml,并迅速注入酶抑制剂于抗凝管中 ,混匀后 ,在冰水中冷却 ,离心分离血浆 ,集中检测 ,检测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RIA)。实验数据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  相似文献   
4.
侯海军  马浩  冯兴军 《武警医学》2013,24(12):1093-109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1岁,主因发热1个月,加重伴头痛3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39.5 ℃,伴头痛、咳嗽,不伴咳痰及恶心、呕吐,当地医院以结核病治疗,体温未见明显下降,近2 d病情加重,体温最高40 ℃,伴言语不清,无明显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CT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混合高密度影,考虑脑出血,血管畸形待排除(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收入神经血管外科病房.入院查体:平卧病床,嗜睡状态,刺激可睁眼,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双侧直径2 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偏侧偏斜,右下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左侧巴宾斯基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毁损黑质及鹅膏氨蕈酸毁损脚内核对纹状体(STR)和苍白球(GP)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 ,对正常对照鼠、6-羟多巴胺毁损鼠、脚内核毁损的6-羟多巴胺毁损鼠相关脑区内的GAD65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结果 6-羟多巴胺毁损鼠STR和GP中GAD65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脚内核毁损可使STR内GAD65的反应产物平均灰度显著升高 ,甚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使GP升高到正常水平.结论 GAD65 对于基底节内γ-氨基丁酸能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D大鼠EP核 (相当于人的苍白球Gpi部 )毁损术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明确EP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 2 0只 ,体重 2 0 0~ 2 5 0 g。术前 1d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 ,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 ,形成自身对照组。手术采用 1%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大鼠后 ,将大鼠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向仪上 ,按EP核位置在大鼠颅骨上开一小孔 ,按预定坐标将微量注射器插入EP核团 ,缓慢将鹅膏蕈氨酸注入核团 ,退针。同样的程序毁损对侧同一核团。术后饲养大鼠 1周 ,与术前同样的条件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 ,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大鼠后进行脑切片染色 ,确定毁损区域位置是否位于EP核。结果 双侧EP核毁损术中 ,1只因出血死亡。术后成活的 19只大鼠状态良好 ,其中 4只脑片观察 ,EP核破坏不准确而被排除。符合要求的 15只大鼠术前尾动脉收缩压为 12 4± 5mmHg(1mmHg =0 .133kPa) ,手术后 15只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为 116± 6mmHg ,(P <0 .0 5 )。结论 通过对清醒大鼠EP核毁损术前及术后的收缩压观察 .EP核对收缩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说明它对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电极定位技术在苍白球毁损术及丘脑Vim核毁损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对698例次帕金森病患者定向手术中微电极定位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手术效果良好,定位特异并发症视野缺损和轻偏瘫发生率为1.7%。结论:良好的微电极定位技术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伤灶周围皮质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建立脑外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定量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Ngb的表达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之间阳性信号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外伤后,光密度或累积光密度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 脑外伤后伤灶周围皮质神经元Ngb的表达增高,提示Ngb可能参与了脑外伤后伤灶周围神经元的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9.
苍白球毁损术中微刺激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苍球毁损术的定位作用。方法采用向电极进行术中电刺激,记录不同部位刺激引起视束及内囊反应的数值。结果,微电极电刺激激在靶点区的电刺激电流值在1000Hz,脉宽0.2ms,视束可达1-10mA,内囊反应则为15mA以上。结论微电极电刺激能精神探及内囊和视束的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内囊及视束损伤,阻止偏瘫和视野缺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