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者453例,其中男150例、女303例,平均年龄(42.2±14.6)岁。主要病种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1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例,心脏肿瘤105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9±0.8)h,体外循环时间(101.2±3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2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6±9.4)h,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2.6±13.9)h,术后住院时间(6.0±1.7)d。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中转开胸2例,术中扩大切口3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各2例,心室颤动1例。术后随访(22.6±1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二尖瓣脱垂样改变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分析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二尖瓣手术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A组(病变支数≥3支,n=98)与B组(病变支数1~2支,n=73)。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二尖瓣脱垂无冠心病行二尖瓣手术72例患者为C组。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 A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左房直径、收缩期峰速(Sm′、St′、Si′)均明显小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二尖瓣病变发生在A2区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脱垂样改变始发于冠心病,但已经具有独立临床特点,需要在血运重建时同期处理二尖瓣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采用全胸腔镜技术在左房黏液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 2018年9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应心外科应用全胸腔镜技术为97例左房黏液瘤患者行微创切除手术,其中男性24例,女性73例,年龄17~77(56.9±10.1)岁。其中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7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6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采用右侧胸壁3孔入路,股动静脉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灌保护心肌,在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 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5~7.7(4.0±0.7)h,体外循环时间46~204(106.8±29.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130(47.9±21.8)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分别为3.0~86.1(13.8±11.1)h和15.2~109.7(23.2±13.1)h,术后住院时间为4~14(6.0±1.6)d。全组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延长胸部切口2例,术后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及脑水肿各1例。患者术后随访1~41(17)月,随访期间出现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1例,无肿瘤复发,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全胸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小檗碱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通过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数据库筛选小檗碱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OMIMD、TTD数据库检索心房颤动的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作用靶点输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PPI)网络模型.使用DAVID平台及Cytoscape软件对相应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分析小檗碱治疗心房颤动的作用靶点及通路.结果 共筛选得到小檗碱与心房颤动共同作用靶点50个.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核心靶点较重要.与心房颤动有关的生物功能主要富集于脂多糖的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传递、蛋白激酶活性的激活、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外基质的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级联、急性炎症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级联等.小檗碱作用靶点可能与TNF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G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信号通路、TGF-β 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 小檗碱治疗心房颤动从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脏畸形的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2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和1例成人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脏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5.6(27~46)岁。患者的疾病包括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二尖瓣前叶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弓缩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主动脉瓣轻度狭窄、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及主动脉弓中断(A型)1例。患者均在升主动脉及股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及合并心脏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随访2~59个月,除1例患者仍有上肢高血压需服用药物控制外,其他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下肢乏力症状消失。主动脉CTA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无人工血管扭曲压缩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中断,同时行合并心脏畸形矫治的一期手术,患者手术安全及疗效确切,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单中心开展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初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完成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198例,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46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11例,左房粘液瘤36例,右房粘液瘤3例,左房恶性血管内皮瘤及左侧三房心各1例。其中男69例,女129例,年龄14~76(44.5±14.6)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76例,Ⅱ级98例,Ⅲ级24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5(60.1±3.1)%,肺动脉收缩压(sPAP)24~89(53.2±12.9)mmHg。通过右侧胸壁3孔入路,股动静脉建立外周体外循环,在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 结果 全组19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手术时间1.9~7.7(4.0±0.9)h,体外循环时间46~270(101.7±30.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53(38.5±19.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6~86.7(10.1±9.8)h,重症监护室时间14~125.5(23.6±15.0)h,术后胸腔引流量90~2540(293.6±157.9)ml,术后住院时间4~20(6.6±1.7)d。全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5.5%:包括术中中转开胸及扩大切口各1例,术后二次胸腔镜下止血3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心室颤动、呼吸功能不全及脑水肿各1例。患者术后随访1~31(12.9±8.0)月,随访出现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1例,无再次手术及残余分流,患者随访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52例,Ⅱ级46例,心功能明显好转。 结论 开展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及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腔镜科施行手术治疗38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2~58(46±13)岁。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2例,风湿性病变22例,退行性病变4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4±28)min、(83±21)min、(58±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4)h。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12)h和(8±5)d。术后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350±296)ml。本组2例患者因主动脉瓣环偏小需延长手术切口以改善手术术野;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多再次开胸止血;术中无中转开胸患者。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2例(5.3%),胸腔积液及气胸各1例(2.6%)。结论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完成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野显露良好,美容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1998年3月至2011年2月连续收治的6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8~62(42.1±13.3)岁。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 BakeyⅠ型14例,Ⅱ型2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行经典法Bentall手术29例,纽扣法Bentall手术36例;同期行其它复杂手术18例。术后随访2~163个月,分析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近、远期疗效,同时比较行经典法与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215~675(359.0±104.0)min,体外循环时间103~318(157.0±4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159(94.0±25.0)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35(23.0±7.0)min。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21(5.4±3.5)d,机械通气辅助时间1~11(2.3±2.2)d,住院时间8~59(28.1±10.6)d。住院死亡4例(6.1%),术后早期并发症25例(38.5%)。随访期间死亡12例(19.7%),远期并发症11例(18.0%)。所有痊愈出院患者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5%±2.5%、86.1%±4.9%、77.5%±6.5%和69.7%±7.9%,生存(10.6±0.7)年,95%CI(9.1,12.0)。行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生存率高于经典法Bentall手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安全、有效,近期及远期结果满意,行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拟行OPCAB的2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7例、女73例,年龄36~80岁。根据是否发生POAF将患者分为两组,non-POAF组(208例)和POAF组(82例)。计算术前7 d平均HRV的时域、频域因子数值: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心动周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整个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HF)、LF/HF。结果 未发生POAF的患者HRV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