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6篇
综合类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流动力学与喉的发音和呼吸功能密切相关.地面工作人员发音嘶哑,不利于信息的交流,飞行人员声音嘶哑,会引起空中通讯障碍,危及飞行安全.因此检查喉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00名正常人和315名喉病息者进行了气流动力学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又名面肌抽搐,是面神经支配肌肉的发作性阵挛性收缩,眼轮匝肌首先受累,继之向上唇扩展,最后波及全面部,此病常限 于一侧.了解病人面神经的状态,对诊断和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1980~1985年共检查36名患者,现将电检查面神经的方法和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眨眼反射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眨眼反射从1969年Bender等研究以来,已成为基础和应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从1981年初始开展眨眼反射的测试并应用于临床,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检查仪器和方法: 眨眼反射或瞬目反射又称三叉神经面肌反射。我们应用西德Schwarzer 2000型肌电图仪,有存储示波器和直接式记录器。刺激电极用表面电极。检查眶上神经时将电极放在眶上神经通过的眶上切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0年8月至1986年7月,将进口的日本Olympus4A2型软管纤维喉镜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此型纤维光学内腔镜,性能良好,使用简便,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现将我们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5年来我们应用纤维喉镜共检查300例,其中声带息肉50例,声带发音不良30例,功能性失音20例,声带结节25例。声带出血25例。声带麻痹60例,喉部肿瘤41例,喉次全切除术后10例,慢性咽喉炎39例。女性90例,男性21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  相似文献   
5.
6.
斜坡内巨大垂体腺瘤一例王振宇,张隆,何招首,栾晓东患者女性,44岁。15年前闭经、泌乳。近3个月出现头痛、鼻塞,偶有脓涕,间断性感觉鼻根部不适、心慌、胸闷。查体见皮肤苍白细腻。X线检查疑为蝶窦内囊肿,于1995年3月10日在耳鼻喉科行左侧蝶窦开放术,...  相似文献   
7.
界内窥镜下诸列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或复发性耳窦炎的一种新术式,施行这种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可逆的病变组织,以重建、恢复鼻窦引流和粘膜纤毛的清扫功能。我科自1992年7月~1994年3月共收治慢性耳窦炎27例,开展了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单纯鼻息肉3例,鼻息肉并筛鼻炎14例,鼻息肉并上颌窦炎10例。2术前常规准备2.l鼻内窥镜检查:进一步了解鼻腔、鼻窦开口的细小病变,以便给施行手术时提供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9.
1970年12月~1982年7月,我院共收治颅内肿瘤350例,其中脊索瘤4例,均经鼻筛窦蝶窦入路(以下简称经鼻入路)手术切除,近期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因复视3年于1970年12月30日入院。1967年3月视物成双,经治疗后消失。1968年、1969年又先后出现同样症状。入院前2个月第四次出现复视,右眼视力减退,头痛头晕,右面部麻木。检查:右眼视野颞侧偏盲,视力右0.9,左1.5。  相似文献   
10.
在胚胎第三周开始由内胚叶第一腮囊形成中耳。第10周便在咽鼓管附近上下扩展,并形成空腔,第20周开始产生粘膜,第35周鼓室已大体完成,鼓窦开始形成,出生时鼓窦继续发育,到一周岁时才大体上完成,以后到4,5岁形成乳突气房。中耳腔是由上呼吸道含气空腔演变而来,这里空气的存在,构成了听觉传导的必要条件。另外它与鼻窦一样,可使头颅骨的重量适当减轻。中耳腔粘膜纤毛细胞的存在,其腔内之异物、陈旧性物质和分泌物。沿着咽鼓管纤毛运动的方向,从咽鼓管慢慢地被排泄至鼻咽腔,它不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