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脊伤颗粒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大鼠3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118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大鼠SC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下称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分别给予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甲强龙组尾静脉注射药物,脊伤颗粒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在给药后1、3、7、14 d的4个不同时间点采用BBB行为学功能评分;再分批处死大鼠,取出SCI组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1)BBB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脊伤颗粒组、甲强龙组评分高(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低,(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高(P<0.05).(2)在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和细胞凋亡率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数值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低(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高(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低(P<0.05).结论 脊伤颗粒能部分恢复SCI后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抑制细胞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乡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以高中新生为检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乡县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5.04%,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率呈递增的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02,P<0.005);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3.20,P<0.005)。HBsAg阳性学生以HBsAg阳性伴抗-HBc,抗HBe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加强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 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 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例均为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其中B细胞来源19例,T细胞来源2例;12例单侧、9例双侧.肿瘤最大径2cm~13cm,中位数6.5cm.肿瘤最大径≤5cm者12个中8个呈肾上腺肿大并保持其轮廓的表现;肿瘤最大径≥10cm者5个,呈长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2个; MRI冠状位检查8个中6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10个、等密度12个;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0例28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24个,中度强化4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13个,稍不均匀者13个,不均匀者2个. 7例8个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其中4侧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NHL,常表现为肾上腺区均质或稍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小者多保持肾上腺形态,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髋、膝复杂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髋、膝关节骨折先行螺旋CT扫描,尔后作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注重观察骨折类型以及CT表现特征。结果:62例中髋臼骨折28例(其中简单骨折17例,复杂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累及外侧平台骨折12例,骨侧平台8例,累及整个平台14例)通过3D和MPR多方向的图像,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了复杂的解剖特点和骨折的位置、形态,完善和补充了骨折分型。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能为髋、膝复杂关节骨折的术前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比较位相对比乳腺摄影(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影像质量.方法 选用ACR RMI-156模型,分别于PCM乳腺摄影机与FFDM乳腺摄影机拍摄,除自动曝光条件,其余选用的曝光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对人的身体组成成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成果涉及身体成分模型、测定方法以及对人体体质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身体成分是反映人体内部结构比例特征的指标。人体主要由肌肉、脂肪、骨骼和水分等成分构成,不同性别和年龄者身体成分含量不同。随着生长发育等活动的进行,身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腺筛查项目筛查出,并在初筛时同时行乳腺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的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病人。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在检出恶性病例时的诊断灵敏度,并进一步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与年龄及腺体致密度间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并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病例共42例,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0%、64.3%、95.2%,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型和致密型乳腺,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比单用乳腺X线摄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轻女性(50岁以下)中,没有发现差异(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可提高乳腺筛查的诊断灵敏度,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推荐用于腺体密度较高的乳腺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配合清热降火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及对口腔微生物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RO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降火方治疗,2组均治疗1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口腔内链球菌、韦荣菌、奈瑟氏菌的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56~+)、CD8~+占比和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口腔中链球菌、韦荣菌水平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奈瑟菌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D3~+、CD4~+、CD56~+占比和CD4~+/CD8~+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联合清热降火方治疗ROU疗效更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在于改善了患者口腔微生态环境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明工程中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对461例(48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1d及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角膜水肿及前房反应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haco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ECCE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时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616,P=0.000),但术后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75,P=0.018).结论 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应根据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经济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确保每一例复明手术安全有效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