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总体上较高,成人中感染率达到40%~60%。随着Hp根除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与2种抗生素联合根除Hp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根除率正逐步下降,其根除率低于或远低于8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合成新型纳米金复合物GAL-PEG-GNPs,探讨其体外放射增敏效应及增敏机制。方法 制备GAL-PEG-GNPs并进行表征。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NPs组和GAL-PEG-GNPs组。CCK-8法检测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50值;TEM和ICP-MS检测细胞对2种纳米材料的摄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变化;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表达水平。结果 GNPs和GAL-PEG-GNPs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位于520和530 nm,GNPs和GAL-PEG-GNPs的直径分别为(22.6±2.12)和(32.0±1.41)nm。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与GNPs类似(P>0.05),IC50值分别为5.001和4.997 μg/ml。GAL-PEG-GNPs被HepG2细胞的摄取量高于GNPs。GNPs和GAL-PEG-GNPs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46和1.95。细胞经过处理后,处于G2/M期的比例明显提高(t=14.20,P<0.05)。GNPs组和GAL-PEG-GNPs组Cytochrome C、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Bcl-2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GAL-PEG-GNPs组CAT、SOD、总GSH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t=12.34、29.39、12.85,P<0.05)。结论 GAL-PEG-GNPs对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GNPs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面部填充剂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本综述主要介绍不同种类的高分子面部填充剂在面部整形美容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疏肝健脾组与西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抑酸护胃常规治疗,疏肝健脾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并行内镜检查夹取溃疡周边黏膜组织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检测,所有患者进行了一年随访。结果:疏肝健脾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肝健脾组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后溃疡黏膜组织中PGE2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但疏肝健脾组PGE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疏肝健脾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健脾法能改善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溃疡黏膜组织中PGE2的分泌促进溃疡愈合,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本院曾诊治误入运输罐车的铁路工人4例,其中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另2例经抢救存活。集宁铁路防疫站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显示:罐车内盛甲苯残液,甲苯蒸气浓度达46.785mg/,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确定为甲苯中毒。例1,男,21岁。1994年5月...  相似文献   
7.
急诊B型超声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此类疾病的诊断除病史、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据X线检查.在眼肌下见到游离气体而确诊。近年来B型超声检查用于溃疡病穿孔的诊断日趋受到重视。我们白1993年12月~1995年12月应用B型超声观察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急性上腹部剧痛来院急诊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18~48岁,平均34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以内行B型超声及X线检查,并均经急诊手术证实为上消化道穿孔。B超仪器是东芝SSA-90A,探头频率是3.75MHZ。依次上腹部多切面观察胃、十二指肠及周围的回声表现,继…  相似文献   
8.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因上腹隐痛、黑便3天,于2007年11月21日入院,伴头晕,乏力,无呕血,无背部放射痛,无发热、黄疸。既往体健,否认“胃出血史”和“胆道疾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轻度贫血貌,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及阳性体征。腹软,上腹轻压痛,肝脾无肿大,未扪及包块。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研究者开发了各种高分子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并利用纳米粒子的优势,例如血液循环时间延长、肿瘤内选择性聚集等,提高对骨肉瘤的疗效。目的:基于最新的相关研究,对高分子纳米药物在骨肉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作以综述。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NCBI和PubMed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00年至2019年6月,以“osteosarcoma;polymer;nanoparticle;controlled drug delivery;tumor therapy”为检索关键词,初检文章265篇,筛选后将107篇文章纳入高分子纳米药物治疗骨肉瘤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与结论: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早期远处肺转移和局部高侵袭性使骨肉瘤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虽然化疗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应用潜力因严重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受到限制。与传统化疗相比,高分子纳米药物不仅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而且还能够延长体内循环时间,使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缓慢释放,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高分子纳米药物对于骨肉瘤的治疗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52岁。患者因“感冒”自服阿司匹林片2片,2次/日,2天后因柏油样大便、头晕、出冷汗、黑朦、短暂意识丧失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