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对无症状人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2013年对南京城乡江宁、建邺两个区6个社区服务中心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1 807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并记录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相关参数,对于狭窄段则需要评估狭窄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5.4%。其中单纯IMT增厚检出率17.8%;硬化斑块检出率37.6%;轻度狭窄32.3%;中度狭窄4.5%;重度或闭塞病变约0.8%。结论:颈动脉超声是脑卒中筛查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正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为脑卒中防治的发生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减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对62例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DS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结果本组58例(93.5%)患者有血管狭窄,其中重度狭窄41例(66.1%),轻中度狭窄17例(27.4%);血管动脉硬化的患者4例(6.4%)。单纯前循环血管病变3例(4.8%),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18例(29.0%),前后循环血管均病变41例(66.1%)。椎动脉病变53例(85.5%),颈内动脉38例(61.3%),基底动脉14例(22.9%),大脑中动脉6例(9.7%),颈总动脉3例(4.8%)。结论复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血管病变部位在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且以重度狭窄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84支椎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6.9%(190/284),诊断正常椎动脉起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3.0%、85.6%、80.4%、90.4%;诊断轻度血管狭窄分别为33.3%、87.0%、81.3%、23.3%、91.7%;诊断中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6.4%、89.8%、85.6%、33.3%、93.8%;诊断重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5.5%、96.1%、82.4%、81.4%、82.6%;诊断血管闭塞分别为87.5%、100%、98.9%、100%、98.9%。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不同程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一致性检测值为Kappa=0.5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一般,有一定局限性,仅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必要时仍需要DSA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斑块分割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的诊断效能。方法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易损斑块组(83例)与稳定斑块组(88例)。在人工智能斑块分割超声图像上提取369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对筛选出的变量进一步支持向量机(SVM)建模和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筛选出21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建立SVM模型的训练组AUC为0.984(95%置信区间:0.971~0.997),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5.2%;验证组AUC为0.964(95%置信区间:0.935~0.993),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斑块分割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有效地区分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稳定性斑块,为快速、准确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龙血通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201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以及龙血通络胶囊组(服用龙血通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脂指标、颈总动脉收缩期流速及斑块Crouse积分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龙血通络胶囊联合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两组治疗前TG、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龙血通络胶囊组治疗后TC、L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LDL-C下降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及龙血通络胶囊组治疗后收缩期血流速度显著升高,龙血通络胶囊组治疗后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降低(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龙血通络胶囊组治疗后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龙血通络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