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术前定位与手术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的9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发作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长程视频头皮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记录等方法综合术前定位。根据术前定位确定的致痫灶部位与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7例病人采用颅内电极置入术来精确定位。局部枕叶皮层切除2例,枕叶大部或全部切除4例,全枕叶或后头部脑叶离断3例;同期经枕入路切除或离断颞叶内结结构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癫痫无发作6例,发作1次1例,发作减少90%以上2例。结论难治性枕叶癫痫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颅内电极脑电图记录有助于致痫灶准确定位,并指导术中切除部位与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在体细胞贴附式记录的方式,比较乌拉坦和氯胺酮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听觉神经元对纯音的反应特性,探查两
种麻醉剂对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纯音编码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体质量200~250 g的Sprague-Dawley雌性健康大鼠,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乌拉坦和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剂,手术暴露初级听皮层。选取短纯音作为刺激条件,用在体细胞贴
附式记录的方式获得大鼠初级听皮层的单个听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并用Matlab软件提取动作电位的相关参数,分析两
种麻醉剂对听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除了特征频率和Q值(特征频率与频率带宽的比值,反应听觉神经元的频率
调谐特性)以外,最小阈强度、自发放水平、声反应的潜伏期、刺激时间直方图以及频率-强度调谐曲线的类型均受到麻醉剂类型
的影响。在乌拉坦麻醉条件下,声反应神经元对短声刺激表现出较高的阈强度、较低的自发放水平、较长的潜伏期,且接受较强
抑制性频率-强度调谐曲线出现较频繁。结论乌拉坦和氯胺酮对声音频率信息在听觉通路中的传递无明显影响。但在乌拉坦
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受到更强的抑制,这可能与乌拉坦能加强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或抑制听神经元本身的兴奋
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在体细胞贴附式记录的方式,比较乌拉坦和氯胺酮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听觉神经元对纯音的反应特性,探查两种麻醉剂对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纯音编码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体质量200~250 g的Sprague-Dawley雌性健康大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乌拉坦和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剂,手术暴露初级听皮层。选取短纯音作为刺激条件,用在体细胞贴附式记录的方式获得大鼠初级听皮层的单个听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并用Matlab软件提取动作电位的相关参数,分析两种麻醉剂对听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除了特征频率和Q值(特征频率与频率带宽的比值,反应听觉神经元的频率调谐特性)以外,最小阈强度、自发放水平、声反应的潜伏期、刺激时间直方图以及频率-强度调谐曲线的类型均受到麻醉剂类型的影响。在乌拉坦麻醉条件下,声反应神经元对短声刺激表现出较高的阈强度、较低的自发放水平、较长的潜伏期,且接受较强抑制性频率-强度调谐曲线出现较频繁。结论乌拉坦和氯胺酮对声音频率信息在听觉通路中的传递无明显影响。但在乌拉坦麻醉条件下,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受到更强的抑制,这可能与乌拉坦能加强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或抑制听神经元本身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像融合及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癫痫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行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以进行慢性皮层脑电评估的癫痫患者,获取其术前MRI及电极植入术后CT的影像资料,利用SynergyCranial软件将两种影像进行融合,并对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以显示出颅内电极与骨窗、脑表面的相对位置,为致痫灶的定位及下一步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结果 在2015年4月至8月共对10例需慢性皮层脑电监测的癫痫患者进行了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通过术前MRI与电极植入术后CT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在MRI断层图像上观察到皮层电极中各触点与脑沟、脑回的相对平面位置,克服了术后无法行MRI检查的弊端。通过对影像融合后的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可以立体直观地观察到颅内电极与脑表面和骨窗的相对空间位置,电极触点的重建成功率达90%。根据重建出的三维融合影像,结合皮层脑电图的监测结果,划定出致痫灶的位置与范围,制定手术计划,进行致痫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在对行颅内电极监测的癫痫患者制定手术计划时,利用影像融合和颅内电极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且直观的致痫灶定位信息,有利于提高致痫灶切除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调LncRNA CRNDE基因表达对MAPK/ERK通路及转录因子中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RNDE基因干扰siRNA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并同时设置空白组及对照组,利用实时PCR检测细胞系中MAPK/ERK通路及转录因子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转染组(si783、si809)中相关基因NF-κB、MEK2、ERK1、ERK2、c-Myc、Raf-1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均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NDE可能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中及转录因子中一系列相关基因表达,增加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MTLE)的疗效,并对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 9月~2013年10月于我科行前颞叶切除术(ATL)或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治疗的30例难治性MTLE患者术后的癫痫 控制情况,参考Engel分级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本研究组中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 果术前评估确诊为难治性MTLE的患者共34例,其中有4例由于颅内脑电监测结果显示癫痫发作为双侧颞叶内侧起源,故未 采取致痫灶切除术。另外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5.5年,其中23例(76.7%)手术疗效满意,7例(23.3%)疗效不佳。 疗效不佳组中6例癫痫发作表现为除典型颞叶内侧癫痫自动症及先兆外,还常继发全面性发作,1例患者伴有智力减退。统计 分析提示无特殊病史者,手术预后较好;ALT与SAH(经颞上沟入路和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 MTLE经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无特殊病史者手术预后可能更佳。经颞上沟入路的SAH在难治性MTLE手术治疗中可能 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叶切除术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成人韦氏量表测量患者颞叶切除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忆商(MQ)值。结果术前MQ平均值为(89.94±4.45),术后6个月为(104.76±4.96),差异显著(P〈0.05)。术前长时MQ值为(37.53±1.95),术后为(40.53±1.70),术后长时记忆改善不明显(P〉0.05)。术前短时记忆MQ值为(46.29±2.43),术后为(54.94±3.18);术前瞬时MQ均值为(6.12±1.37),术后为(9.29±1.00);术后短时及瞬时MQ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gleⅠ~Ⅱ级15例病人中,术后MQ较术前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4例;EngleⅢ~Ⅳ级2例病人中,MQ值较术前下降1例,无改变1例。结论颞叶切除术可明显改善颞叶癫痫患者术后MQ。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