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总结1989-1998年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手术清除血肿71例,钻孔引流11例,死亡2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早期积极手术清除血肿,可预防再出血及血肿引起一系歹病理改变,小骨窗或小骨瓣清除血肿损伤小,并可提高生存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完全康复8例,生活完全自理27例。部分自理11例,需他人照料5例,死亡7例。结论 微创术超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病死率低、致残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随访组)和对照组(未随访组)。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顺从服药及被动执行两级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情况。结果:出院6、12个月时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够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395份2013年1-12月的我院儿科出院病历的资料,对抗菌药物名称、价格、剂量、使用频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送检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85%,其中治疗性用药298例,预防性用药49例;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部分患儿结合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抗菌药物品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联合用药者共62例,占17.87%,其中二联用药60例,三联用药2例;标本送检率为12.39%,其中检出阳性率为23.26%;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者共309例,占89.05%,不合理者共38例,占10.95%。结论儿科住院病例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体现在使用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当、选用品种不合理、无指证用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文跃  王勉 《安徽医学》2014,(12):1734-173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9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5例达到全切除,4例达到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8例患者手术后保留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随访1年症状没有加重,全切患者没有复发,次全切患者发展缓慢。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尽早确诊并采用显微手术争取全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末进行量化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年末干预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总结1989~1998年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手术清除血肿71例,钻孔引流11例,死亡2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早期积极手术清除血肿,可预防再出血及血肿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小骨窗或小骨瓣清除血肿损伤小,并可提高生存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监护人的认知与行为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影响,为开展儿童安全用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门诊候诊区及输液室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结果:有效调查问卷130份,有效率为98.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监护人用药知识认知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监护人在日常用药的认知情况、抗菌药物用药知识及用药行为情况等方面的回答正确率随着文化程度提升而升高;但用药频率、服药时间与效果、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做法、用药后观察内容等方面的回答正确率仍偏低。结论: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应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用药指导,广泛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下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预后。 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硬膜下脓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入科室时已出现脑疝,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脓肿清除术,1例行硬膜下脓肿钻孔引流。 结果4例患者经积极救治后均恢复良好,治疗后按目前常用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GOS评分):Ⅰ级(能独立活动,无需帮助或指导)3例;Ⅱ级(能活动,但须指导)1例。 结论硬膜下脓肿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很少见,但由于硬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硬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广泛,后果严重。治疗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钻孔引流效果最好,引流管的通畅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临界量(25-35ml)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临界量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软通道微创治疗组(n=28)和内科保守治疗组(n=3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近期(治疗后2周)及远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包括GCS、GO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远期疗效在内科保守治疗组与软通道微创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血肿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方面,软通道微创治疗组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清除血肿是临界量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一种良好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