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在颅底型脑膜脑膨出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I诊断颅底型脑膜脑膨出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脑膨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均为颅底型,MRI表现为鼻腔内囊状混杂异常信号影,以长Tl长T2脑脊液信号为主,夹杂少量等Tl等T2脑组织信号,病灶包膜完整,上方与前颅窝底蛛网膜下腔相通,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其内等T1等T2信号稍强化,并与额叶脑组织相延续,鼻中隔受压弯曲。结论 MRI能正确诊断颅底型脑膜脑膨出,但对颅底骨质缺损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2.
魏文洲 《当代医学》2001,7(10):63-64,54
腮腺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少见,它既可起源自于腮腺上皮,也可来自腮腺间叶成份.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不同类型肿瘤的病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部分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良性者相似,易引起混淆.因此术前仔细分析腮腺CT图像并紧密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的CT与MRI表现;4例均行CT和MRI扫描,2例仅行CT扫描,1例仅行MRI检查。结果:7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中有1例并发脑积水。冠状位CT扫描可见筛骨骨质缺损,MRI见鼻腔内囊状异常脑脊液信号,并向上与颅内蛛网膜下腔直接相通,其内有少量脑组织信号。结论:CT和MRI能正确诊断该型脑膜或脑膜脑膨出;CT显示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部位优于MRI,MRI可清楚显示疝出物及其与脑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颅底孔道的高分辨力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底孔道的高分辨力CT研究魏文洲①章志霖郑小华林怡蔼本文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highresolutionCT)放大重建技术对50例正常成人颅底孔道进行了研究,旨在明确中国人颅底孔道的正常径值和形态,为判断病变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脂肪肝诊断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和CT分别测量已确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磁共振脂肪定量扫描成功95例(成功率95%),CT的扫描成功率85例(成功率85%),两种检查方法的最终诊断成功率经统计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欧乃派克与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600例非高危因素病例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的CT增强扫描,对二者增强后的影像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造影剂在影像质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造影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欧乃派克组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P>0.01).提示两种造影剂均可用于非高危因素患者。  相似文献   
7.
<正> 目的 了解经颅磁刺激(TMS)引起的斜方肌运动诱发电位(MEPs)及其静息期(SPs)的特点,评价预先刺激颏神经对料方肌MEPs和SPs的影响。 方法15(男9,女6)名健康志愿者,右利手,年龄27~43岁。用2.6~7.6 mA,0.3 ms的方形波刺激右侧副神经,15mA,1.0ms的脉冲刺激右侧颏神经。刺激颏神经0,10,20,40,60,80和100  相似文献   
8.
应用CT技术建立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T在建立磨牙三维有限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一成人为标本,应用CT技术获取牙齿各层截面的解剖轮廓图,借助CTthg h r pg wug yy saggt Supe-SAP91有限元程序模型。结果:首次建立了包括牙髓,牙、牙周膜,硬骨板,板有和外层皮质骨的三维有了模型。结论采用CT技术建立磨牙有限元模型更简便,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鼻腔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鼻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鼻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合双盲阅片,评估CT对鼻腔衣、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6例中,13例密度不均,边界模糊,3例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双盲阅片结果表明,CT可对94%的鼻腔肿瘤正确定性,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结论:CT对鼻腔恶性肿瘤可以正确定性,并确定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3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常规肺部CT扫描,并在病灶处用薄层高分辨力重建方式加扫。结果: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47例肿块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少数肿瘤内可见钙化、坏死、液化和空洞。16例肿瘤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呈分叶状,薄层扫描时可见空泡征。肿瘤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棘突、支气管血管纠集、胸膜粘连和胸膜凹陷征等。胸膜粘连多见于肿块较大的肺癌,胸膜凹陷征多见于肿块较小的肺癌。结论:CT诊断周围型肺癌比常规X线检查提供更多的信息;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肺门、隆突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时,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