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及厚度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斑块面积及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为(1.32±0.44)mm2,斑块厚度为(0.80±0.61)mm,治疗后对照组的斑块面积为(1.42±0.51)mm2,斑块厚度为(1.14±0.29)mm,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可明显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24例,按照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5LE诊断标准. 1.2 观察项目:血常规、血肌酐、血ANA、抗ds一DNA和抗Sm抗体、血C_3、CH_(50)水平及部分肾活检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男女之比为1:7。与过去统计结果1:5~1:12~[2,3]相似。男性发病年龄11~68岁,平均28岁;女性5~58岁,平均26岁。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男性…  相似文献   
3.
变质银耳中毒5例王连伟高立功刘燕红杨英梅我科于1994年4月28日,接诊因食用变质银耳中毒患者5例,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例1.男,48岁,以呕吐、发热3天,昏迷1天为主因入院。3天前食用变质银耳汤500g,4小时后出现腹胀、呕吐、头晕、头痛、发热,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SD)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测定结果,重点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P3波幅和潜伏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39例,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Hcy值,用ERP中P3的波幅和潜伏期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PSD患者ERP测定结果与Hcy的关系。结果:患者Hcy水平(23.68±10.29)μmol·L~(-1)。Hcy水平与N1潜伏期、P2潜伏期、P3波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0.024和-1.898。与N2潜伏期、P3潜伏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4和0.036。结论:P3波幅和潜伏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Hcy升高可能是PSD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水平,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Hcy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Hcy及血脂指标的阳性率。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TG、TC、Hcy、HDL-C及LDL-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血脂水平会发生变化,定期测定血清中Hcy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从而有效预防、治疗及控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2—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50例作为无症状硬化组,以及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查及TIMP-1、MMP-9、hs-CRP血浆指标测定。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将脑梗死患者和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2个亚组,对比上述指标水平。结果脑硬死组患者血浆TIMP-1、MMP-9、MPP-9/TIMP-1、hs-CRP明显高于无症状硬化组及对照组(P〈0.05);无症状硬化组血浆TIMP-1、MMP-9、hs-CRP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及无症状硬化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浆TIMP-1、MMP-9、MPP-9/TIMP-1、hs-CRP高于同组稳定斑块亚组(P〈0.05);不同组别易损斑块亚组血浆TIMP-1、MMP-9、MPP-9/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易损斑块亚组血浆hs-CRP显著高于无症状硬化组易损斑块亚组水平(P〈0.05)。结论血浆TIMP-1、MMP-9、hs-CRP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而MPP-9/TIMP-1指标升高及易损斑块能够提示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2-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50例作为无症状硬化组,以及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查及TIMP-1、MMP-9、hs-CRP血浆指标测定。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将脑梗死患者和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2个亚组,对比上述指标水平。结果脑硬死组患者血浆 TIMP-1、MMP-9、MPP-9/TIMP-1、hs-CRP明显高于无症状硬化组及对照组(P<0.05);无症状硬化组血浆TIMP-1、MMP-9、hs-CRP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及无症状硬化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浆TIMP-1、MMP-9、MPP-9/TIMP-1、hs-CRP高于同组稳定斑块亚组(P<0.05);不同组别易损斑块亚组血浆 TIMP-1、MMP-9、MPP-9/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易损斑块亚组血浆hs-CRP显著高于无症状硬化组易损斑块亚组水平(P<0.05)。结论血浆TIMP-1、MMP-9、hs-CRP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而MPP-9/TIMP-1指标升高及易损斑块能够提示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灵真  高立功  张昊 《新中医》2021,53(21):104-107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常规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9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期间患者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3 例及观察组101 例,2 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1 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 F2α) 含量变化,比较2 组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液流速(Vm)、动脉阻力指数(RI) 及搏动指数(PI) 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ox-LDL、血清8-iso-PG 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2 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m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2 组RI、PI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Vm 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RI、PI 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液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 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氟美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价值。方法:将住院的SAH患者106例随机开放式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4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行腰穿放脑脊液6~10ml后鞘内注入氟美松5~10mg,每24~72h重复1次,共4~6次。结果:治疗组头痛消失时间426±232,对照组610±302天(P<005);治疗组发生脑血管痉挛者22例,对照组25例(P<005),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为7955%(35/44)(P<005);3周内治疗组发生再出血1例,对照组3例。结论:鞘内注射氟美松治疗SAH可提高治愈显效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