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厦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厦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WE)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18例非酒精性W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体内维生素B1缺乏均可导致非酒精性WE的发生;临床可表现为精神及意识障碍、眼外肌麻痹和共济失调三联征,但典型的 WE 三联征仅有3例(16.7%),其余往往以其中1种或2种表现为主,精神及意识障碍最常见(77.8%),而眼外肌麻痹(33.3%)和共济失调(27.8%)相对较少;影像学检查以头颅M RI为首选,病灶多对称性分布于脑中线结构附近,最常见累及部位是丘脑内侧、第三脑室周围(61.1%)、中脑导水管周围区域(55.6%)、乳头体(38.9%);18例患者经及时的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1,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各种引起维生素B1缺乏的因素均可为W E的病因,识别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头颅M RI改变,对WE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发病3 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 天所测的血浆PZ、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即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为常见的中枢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病例病情凶险,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本文根据两例病例讨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谷氨酸(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头部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及IGF-1和GLU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GL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2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GLU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的表达增加;IGF-1可抑制GLU的分泌,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和其脑保护作用,阐明NGB在局灶性脑缺血中是否能延长缺血半暗区神经元的存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缺血组(CI)、干预组(IV)。CI制作MCAO模型后按断头时程分为5min、0.5h、1h、6h、24h、72h六个亚组(n=6)。IV将单克隆NGB抗体(MoAb-NGB)注入左侧尾壳核30min后制作MCAO模型,分为0.5h、1h、6h、24h、72h五个亚组(n=6),sham于24h断头。取两侧大脑作HE和NGB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左右两侧大脑NGB表达和梗死体积。结果左侧大脑缺血5minNGB表达明显上升,0.5h达高峰,随后下降,6h接近正常;而右侧大脑相应区域NGB表达未见明显表达。结论脑缺血后NGB在缺血半暗区早期升高,然后逐步下降,于6h降至正常,能减少梗死面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肌力及有无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各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肌力Ⅲ级及以上且无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组,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激素显效率分别为53.3%、54.5%、58.3%,总有效率:93.3%、90.9%、100%,;而肌力Ⅲ级以下、有球麻痹或呼吸肌麻痹组,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激素显效率分别为0%、30.0%、55.6%,总有效率:12.5%、70.0%、88.9%。在肌力Ⅲ级及以上且无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组,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激素均可作为GBS的治疗方案,但在肌力Ⅲ级以下、有球麻痹或呼吸肌麻痹组,激素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免疫球蛋白+激素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单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8.
补体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补体C9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补体C9在ICH后脑水肿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对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h开始增加(P<0.05),6h明显增加,24~72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并证明通过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补体成分C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探讨补体C9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 脑出血后2 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 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1);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6 h开始增加(P<0.05),12 h明显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2 w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C9的表达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r=0.833,P<0.05);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量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经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体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脑水肿中有重要作用。本从脑出血时补体的来源,补体激活的机制,补体介导脑损伤机制,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及补体抑制剂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