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魏雪涛  刘海花  马如静 《河北医药》2016,(14):2155-215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神经功能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于患者发病4父.5 h静脉推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剩余的90%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 h滴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脉注射液10~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ND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 ESS )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并采用CT评价缺血面积。结果2组治疗前NDS、ESS、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NDS评分低于治疗前,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ESS评分治疗后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NDS评分低于对照组,ESS、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前SOD、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治疗前, MD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显著缩小(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氧化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缺血预处理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导致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及模型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用插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组第一次手术将线栓前推5 mm,不阻断血流,其他同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仅插入尼龙线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间神经细胞变化。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3组神经功能评分、光镜下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面积及缺血程度均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脑缺血预处理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导致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及模型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用插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组第一次手术将线栓前推5 mm,不阻断血流,其他同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仪插入尼龙线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间神经细胞变化.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3组神经功能评分、光镜下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面积及缺血程度均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对比3组临床特点;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奥扎格雷钠组(A组,n=109)和阿司匹林组(B组,n=109),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18例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中年患者;3组在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TOAST病因分型以LAA、UND为主,脑血管检查表现为单支血管狭窄或未见明显异常;中、老年组则以LAA、SAO为主,脑血管检查多表现为多支血管狭窄(P<0.05);(2)治疗2、8 w后,两组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治疗2、8 w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和73.4%,均显著高于B组的56.9%和60.6%(P<0.05);(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再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