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信息动态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左侧额面部跳痛2d,加重8h”于2016年4月8日凌晨4点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发病前有长途疲劳乘车,既往有带状疱疹感染.入院时查体未见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及定位体征.入院后患者左侧额面部疼痛持续加重,伴有双眼胀痛;查颅脑MRI+MRV提示左侧横窦纤细,显影不良;测眼压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测颅压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状治疗.4月13日患者出现左侧眶额及面颊部带状斑片状红斑,沿三叉神经分布,给予阿昔洛韦0.75 g,静脉滴注,q8h.4月15日患者诉视物重影,查体见左侧眶额及面颊部疱疹形成,左眼外展受限,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q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男性脑出血组雌二醇和睾酮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男女脑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雌二醇含量较中、重度组升高(P〈0.05),男性3种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较中量出血组升高(P〈0.05),男性3种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睾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女性轻度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中、重度组低(P〈0.01和P〈0.05)。女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大量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不同出血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睾酮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下降(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62、r5=-0.622、r10=-0.414,均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春奇  钟平  王辉  岳磊  马争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04-1105,110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对脑-心综合征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32例均在12 h内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CTn-Ⅰ、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每次24~48 h,共2~9次。结果:CTn-Ⅰ增高者,CK等4项均增高;CK等4项增高者,而CTn-Ⅰ正常。病情重、年龄高和高血压者,CTn-Ⅰ异常发生率高,与预后有一定关系,与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结论:CTn-Ⅰ对脑-心综合征判断更敏感,特异性更强。病情重、年龄高和高血压者,易发生脑-心综合征,与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纳入发病24 h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结果 共纳入连续86例发病24 h内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 h、7d和14 d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7.81±0.66) pmol/L、(4.78±1.76) pmol/L和(2.82±1.42) 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6) pmol/L;P均<0.05].86例患者中,74例(86.05%)转归良好,12例(13.95%)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年龄[(67.64 ±9.62)岁对(61.12±7.31)岁;t=-3.420,P=0.020]、NIHSS评分[(14.16±4.22)分对(6.96±2.04)分;t=-8.26 3,P< 0.001]、基线收缩压[(166.06±13.42)mmHg对(154.12±11.69)mmHg;t=5.216,P=0.037;1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79±2.98) mmol/L对(6.92±2.24) mmol/L;t=2.076,P=0.041]、C反应蛋白[(7.02±1.72) mg/L对(4.07±1.58) mg/L;t=-1.724,P=0.019]、24 h时和肽素水平[(9.67±2.28)p mol/L对(6.88±2.82)pmol/L;t=13.962,P< 0.001]、7d时和肽素水平[(8.22±2.14) pmol/L对(2.97±2.04)pmol/L;t=20.564,P<0.001]、14 d时和肽素水平[(4.77±1.86)p mol/L对(2.02±0.76) pmol/L;t=8.428,P=0.032]以及心房颤动(33.33%对8.11%;x2=4.986,P=0.036)、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67%对21.62%;x2 =6.729,P=0.038)、心源性栓塞(33.33%对8.11%;x2=4.986,P=0.036)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16.67%对70.27%;x2=16.972,P=0.04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4 h(优势比2.424,95%可信区间1.920 ~ 3.562;P<0.001)和7d(优势比2.326,95%可信区间1.768 ~3.482;P<0.001)时和肽素水平以及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2.146,95%可信区间1.616~3.268;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血清和肽素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I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合并IA组(25例)和单纯狭窄组(1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信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壁面切应力(WSS)及振荡切应指数(OSI)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价值。结果 合并IA组WSS、OSI均明显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合并IA组中有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的百分比均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84,敏感度分别为0.681、0.859,特异度分别为0.751、0.771(P<0.05)。结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雌二醇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男女性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不同程度脑出血和不同出血量患者雌二醇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雌二醇的含量在病情的轻重及不同出血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好转组血清雌二醇均高于未变组及恶化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宿州市立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59例(患者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33例(对照组)。患者组根据偏头痛发作时程分为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根据先兆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withaura,MwA)组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withoutaura,MwoA)组。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NSE测定,对照组只行一次血清NSE测定。使用SPSS16.0对患者资料进行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NSE水平均显著升高(t=7.196,P〈0.01;t=3.907,P〈0.01);与发作间期相比,发作期血清NSE显著升高(t=13.220,P〈0.01);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NSE的影响因素均是持续时间(h)和发作频率(次/月);伴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与不伴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相比血清NSE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157,P=0.876;t=0.140,P=0.889)。结论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可能伴有神经元损伤,神经元损伤程度与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50名(对照组),均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脑干左侧Ⅴ波潜伏期、右侧Ⅲ波潜伏期、右侧Ⅴ波潜伏期、左侧Ⅲ~Ⅴ峰间期、左侧Ⅰ~Ⅴ峰间期、右侧Ⅰ~Ⅲ峰间期、右侧Ⅰ~Ⅴ峰间期均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P0.01)。结论:成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右侧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致残率和死亡风险高,血管内治疗可使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受益。该文报道1例经枕动脉肌支逆行开通闭塞椎动脉行基底动脉取栓患者,以为常规入路难以完成血管再通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患者为57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意识不清3 h,病史结合影像学提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诊行机械取栓时优势椎动脉难以开通,遂经侧支循环途径逆行开通闭塞椎动脉行基底动脉取栓,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完全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