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
本科自1998年9月引进一整套康复器械,在有利的康复计划下对急性期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86例脑卒中病人均为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的住院病人,经颅脑CT证实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脑梗死56例,脑出血3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将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康复组43例,男32例,女 11例,平均年龄 63岁;对照组 43例,男3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伴发疾病积分以及…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传统信息教育注重应付考试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作出一些改变.本文将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经验谈谈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及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术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共服用1年.观察两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及安全性,并对比分析两组血脂、hs-CRP水平、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6,12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均未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少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4例,根据启动他汀类药物的时间点分为A组50例(发病24 h内启动)和B组44例(发病后24~72 h启动)。收集2组的基线资料并随访出院后3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月后,A组的mRS评分、NIHS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预后不良、卒中复发)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的24 h内早期启动他汀类药物有益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从某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岗的护士职工中抽取20名,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编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名.研究组实施专科护理培训,对照组未进行普外科专科护理培训,采取问卷调查法,统计普外科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并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率、缺陷率和失误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0%)的护理质量缺损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18.0%),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护理质量缺损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与法律意识、护理排班不合理、出现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记录不规范.结论:对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专科培训,提升其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对于防止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点启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根据他汀类药物使用时间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31例。3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B、C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24 h、发病24 h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6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脑脊液载脂蛋白A(ApoE)水平及血管狭窄率,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TNF-α水平、脑脊液Apo E水平及血管狭窄率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TNF-α水平、脑脊液ApoE水平及血管狭窄率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TNF-α水平、脑脊液ApoE水平及血管狭窄率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7 d、3个月、6个月,A、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和血管狭窄率低于C组,脑脊液ApoE水平高于C组(P<0.05);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和血管狭窄率低于A组,脑脊液ApoE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时间点启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发病24 h内启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TNF-α水平和血管狭窄率,升高脑脊液ApoE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定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于发病的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发病的24~72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效果、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13.3%(4/30),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分别为46.7%(14/30)和23.3%(7/30),观察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脑血管储备能力,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