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于EGFR活化突变(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点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EGFR-TKI治疗的363例NSCLC患者。其中184例外显子19缺失,179例外显子21 L858R位点突变。[结果]与EGFR外显子21 L858R位点突变组比,EGFR外显子19缺失组的OS明显增加(92个月vs. 65个月,P<0.001)。两组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vs. 14个月,P>0.05)。与EGFR外显子21 L858R位点突变患者比,EGFR外显子19缺失组的客观缓解率增加(28.35%vs. 22.87%),疾病控制率增加(93.70%vs. 84.31%,P=0.014)。EGFR外显子19缺失组的患者人群中,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表现出较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18例患者中有16例达到稳定疾病。[结论] EGFR活化突变的NSCLC患者手术后接受EGFR-TKI治疗安全有效。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比外显子21 LS58R位点突变的患者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 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③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 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 36.96%,Ff 46.96%,ff 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直肠破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性,75岁,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便秘2d,入院前3h用力排便时突然出现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时呈急性痛苦貌:T39.2℃,P92/min,R22/min,BP115/70mmHg(1mmHg=0.133kPa):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双肺底干湿性哕音,心音低钝。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腹部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板状腹,全腹有压痛、反跳痛,以下腹部为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5g/L,WBC5.7×10^9/L:肝功、肾功无异常,电解质正常,腹部透视见双侧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肠内容物。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拟行剖腹探查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胆囊疾患的腹腔镜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年间两医院实施的110例75岁以上(平均77岁)老年人胆囊疾患经腹腔镜处理(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占全部LC的4.8%(110/2 270)。103例成功实施LC,治愈率93.6%;其中6例于术前或术后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LC中转开腹7例(6.4%)。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5.5%),包括局限性腹腔积液2例,心肌梗死2例,胆瘘和胆管炎各1例。死亡1例(0.9%)。提示LC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选择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等微创措施,尽可能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候选基因之一,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两个表型)的关系在不同种族人群的研究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2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发生了急剧变化,患者术后寿命更长,且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新的治疗方法的引进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这个由皮肤穿刺的心血管介入技术已经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不可能的临床试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近代医学、科技和工业的高度发展和结合,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SPD、维普数据库(VIP)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收集以针刺疗法为主要方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其中有15项以ABC量表作为评价指标,8项以CRRCAE量表作为评价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疗法在ABC量表、CRRCAE量表等不同结局指标方面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有明确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0年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刺可显著缓解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各方面指标,可继续运用于临床,但由于部分文献质量较低,未对针刺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长期随访,导致不能评估针刺疗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长期疗效,故建议在今后应注重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对研究过程中的质量严格控制,统一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结局数据的因素,进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陕产附子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和强心作用。方法:通过对生附子LD50的测定和自制黑顺片最大耐受量实验比较生附子和自制黑顺片的急性毒性;通过复制慢性心衰大鼠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心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清BNP及cTnI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其强心作用。结果:生附子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9.45 g/kg,黑顺片的最大耐受量为27.39 g/kg,经炮制后毒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自制黑顺片组大鼠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能够降低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降低和左心室舒张压(LVEDP),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P<0.05,P<0.01);降低血清中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P<0.05);心肌纤维排列相对紧密,胞核清晰可见,但有一定断裂,其中有少量空泡存在,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各指标有明显差异。生附子组各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肥甘厚腻之品,使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并不在于血糖的升高,而是由血糖升高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控制血糖及为关键。医学专家也在对糖尿病进行不断的深入的研究,认为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从而提出"血糖波动"的概念,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平稳降糖、合理达标"的降糖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盐菟丝子炮制工艺。方法 测定盐菟丝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山柰酚、总黄酮、水/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的含量对其赋以权重系数,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响应面法考察盐水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盐菟丝子质量的影响,优选菟丝子最佳盐炙工艺。结果 优化盐炙工艺为每100 g菟丝子加盐水40 mL闷润,在120~130℃炒制温度下炒制5 min,且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相近。结论 优选的菟丝子盐炙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盐菟丝子规范化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