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85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等常规外科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 vs 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助于降低继发性炎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疗程选择。方法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加、稳压阶段吸氧的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加压阶段就开始吸氧气,对照组30例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结果观察组50例治愈和显效率为94%,对照组为5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压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提高疗效。第2~3疗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疗程选择。方法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加、稳压阶段吸氧的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加压阶段就开始吸氧气,对照组30例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结果观察组50例治愈和显效率为94%,对照组为5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压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提高疗效。第2~3疗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5岁3个月。因高热,到当地医院治疗,考虑"病毒性脑炎",予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并出现浅昏迷。1周后患儿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浅昏迷,抽搐。转至省级医院继续诊治,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予以抗结核治疗,3 d后退热,深昏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麻醉科、ICU、高压氧科等科室用氧医疗设备以及普通病房用氧情况,阐述了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具有低压安全、高效节能、操作简便、全自动运行等性能特点,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其应用开创了现代化医院供氧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小儿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小儿颅脑损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15~0.20 Mpa,稳压40 min,加减压时间各20 min,1次/d,12次/1疗程。共行2~4个疗程。结果痊愈63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且疗效与病程相关,病程越短疗效越高。结论小儿颅脑损伤及早行高压氧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A组)28例、晚期HBO组(B组)32例及对照组(C组)26例。C组采取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12h以内辅以HBO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3d以后辅以HB0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患者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MBI、FIM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MBI及FIM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能显著改善急性SCI患者脊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独立能力,且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1病情介绍患者王小梅,女,20岁,因产后大出血神志不清2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神志不清;无法言语;颈抵抗;肌张力稍增强;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Babinski(+)。外阴可见一会阴侧切口,已缝合,对线可,无渗血及渗出。患者家属代诉患者于2011年3月12日凌晨2:16分在当地医院行平分娩,产下一活女婴,后出现产后出血(具体出血量不祥),继而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病人,男,5岁3个月。因高热,到当地医院治疗,考虑"病毒性脑炎",予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并出现浅昏迷。1周后患儿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浅昏迷,抽搐。转至省级医院继续诊治,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予以抗结核治疗,3 d后退热,深昏迷,头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通过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设计随机实验分组:模型对照组、高气压组、高浓度氧组和高压氧组给予脑外伤大鼠治疗;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3天、第6天、第9天取大鼠全脑测量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 结果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Glu、Asp含量明显升高,高压氧可明显下调Glu、As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气压组、高浓度氧组不能明显抑制Glu、Asp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可以显著抑制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从而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而高气压、高浓度氧不能明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