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最常见症状为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按肿瘤位置分为5型:颅中窝型3例,颅后窝型8例,颅中后窝哑铃型26例,颅中窝颅外型2例,颅中后窝颅外型2例。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13例,颞底经天幕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1例,乙状窦前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随访13例,时间3~84个月,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三叉神经鞘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手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切除程度和较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2.1%),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前22例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患者中,术后16例(72.7%)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术前20例颅神经麻痹者中,术后16例(80%)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术前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锥体束征、小脑征及面部疼痛者术后均获得缓解。12例患者获得5个月∽7年的随访,5例未全切除患者中复发2例。结论颅底颞下-天幕入路具有路径短,暴露充分,创伤小,易于达到一期全切等优点,适合于绝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共19例大中型脑膜瘤患者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术前栓塞治疗后再行肿瘤切除术,其中达完全栓塞者2例、大部分栓塞8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完全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215.84±62.42)ml、手术时间(2.15±1.01)h、肿瘤切除程度均达SimpsonⅠ级,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型脑膜瘤采取超选择性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脑膜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olitaire颅内支架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并对比单纯弹簧圈栓塞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 6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中18例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使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手术1个月内观察各种并发症(血栓、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手术后3~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判断是否有动脉瘤复发或血管栓塞。利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状况。结果使用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比不使用的患者恢复效果好,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均显著较低(P0. 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