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罹患认知损害的人数不断增加,其给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有关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双向通讯交流,而肠道生态系统的紊乱可能导致认知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其机制可能包括神经炎症、屏障功能破坏、菌群代谢产物及饮食结构改变等,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基于二者的关联可为认知损害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4): 90-94]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的广泛脑白质损害。既往研究表明,WMLs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和排尿功能等相关。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D患者的WMLs易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焦虑     
卒中后焦虑是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文章就卒中后焦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常见的且可导致多系统损伤的疾病,间歇性低氧和碎片化睡眠引起的低灌注、炎性反应等病理机制可造成认知功能损害,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SIVD)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重要亚型,常见于老年人,早期临床症状隐匿,易被忽视,贻误最佳治疗时期。现就OSAHS引起的间歇性低氧、低灌注损伤、内皮功能障碍、神经炎症、睡眠结构紊乱等在SIVD病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