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颅后窝巨大血肿的发病特点、发生机理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例迟发性颅后窝巨大血肿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点。均采用枕部倒“U”切口,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骨瓣复位。结果颅后窝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骨瓣复位稳定,按COS评分良好3例,中残2例。结论迟发性巨大骑跨型颅后窝硬膜外血肿报道甚少,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早期创伤后颅内血肿形成及脑肿胀和脑水肿的发生,使得颅内压增高,产生“填塞效应”阻止其出血,但手术清除血肿后,颅内压骤降,“填塞效应”突然消失,使得血液从骨折处板障静脉或横窦溢出且迅速扩大向幕上和对侧发展。由于巨大的硬膜外血肿已使硬膜静脉窦与颅骨分离,使得作骨瓣成形术成为可能,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进颅迅速,缩短手术时间;②视野变阔,静脉窦彻底暴露于手术野中,有利于止血,止血彻底;③骨瓣复位不遗留有颅骨缺损,恢复其原有解剖结构,有利于保护后颅窝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病死率和伤残率高。我科1999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救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采用直视下额叶造瘘血肿清除加外引流术,早期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前GCS:3~11分的脑室出血患者16例,其中治愈5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死亡2例。结论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迅速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健,直视下额叶造瘘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转化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明确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职业配对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1∶2配对,共4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在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积液体积、凝血功能4种相关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患者硬膜下积液的CT值相对较高、积液位于额颞部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甘露醇组、尼莫地平组和联合干预组,后4组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甘露醇组尾静脉注射甘露醇1g.kg-1.d-1及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组予以尼莫地平0.5mg.kg-1.d-1及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甘露醇;联合干预组予以尼莫地平及甘露醇,对照组和损伤组仅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甘露醇和尼莫地平。后4组伤后2~75h内每隔2.5h处死1只大鼠测脑组织含水量;受伤后2、6、24、72、168h观察动物行为。结果各实验组行为学评分在伤后2、6、24、72、168h各时相点组间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为:10.89、28.39、12.18、27.50、15.28(P<0.01)。除甘露醇与联合组间脑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治疗DAI,有助于减轻大鼠DAI后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NF-α、IL-β、IL-6在坐骨神经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制作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在3、7、14d取坐骨神经进行TNF-α、IL-β、IL-6免疫组化与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坐骨神经的TNF-α、IL-β和IL-6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3、7d明显升高,14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坐骨神经TNF-α、IL-β、IL-6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7~2009-07救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均合并有沿坐骨神经通路疼痛的特征。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即尼莫地平50 mL/d,连用10 d。动态检查观察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1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患者预后按Gos分级,恢复良好5例,轻残4例,中残5例,死亡1例.结论 经颞部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骨瓣成形术清除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清除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采用枕部倒"U"切口骨瓣成形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前幕上血肿约40~120 ml,幕下血肿约10~15 ml左右。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均被清除彻底,且止血可靠,骨瓣复位稳定。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骨瓣成形术清除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具有进颅迅速、直视止血、不留颅骨缺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坐骨神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成对照组(n=10),SAH组(n=15),尼莫地平干预组(n=15).尼莫地平干预纰从第1天开始通过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至第14天;第3、7和14天取各组坐骨神经进行TNF-α、IL-1β和IL-6免疫组化与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第3、7和14天SAH组坐骨神经的TNF-α、IL-1β和IL-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第3、7天干预组坐骨神经TNF-α、IL-1β和IL-6表达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第14天,IL-1β和IL-6表达与SAH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坐骨神经上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升高,尼莫地平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