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地处高原地带海拔3100米,2004年3月~ 2012年6月收治79例重型颅脑创伤,现将术后救治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49例,女性30例,年龄14 ~71岁,平均41.5岁.均有外伤史;伤后就诊时间3~ 36h,平均7h,以上病例均经头部CT检查. 1.2临床表现79例患者GCS评分均小于8分;术前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迟钝23例;一侧瞳孔缩小,另一侧瞳孔正常,光反射迟钝22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9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特殊环境对胫骨结节骨软骨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发生的影响及在部队训练中的防治措施。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42例Osgood—Schlatter病的资料。结果42例48侧胫骨结节损伤中,非手术治疗5例6侧,手术治疗37例42侧。随访0.5~4年,疗效评价结果优良率87.5%。结论Osgood—Schlatter病在高原部队中发生率较高,部队应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改善训练方法和训练场地,加强训练过程中的防护,加强军训期间的卫生监督,以减少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颅脑损伤不同治疗方法,特别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用的新式治疗方案,尤其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时间,91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48例,2006年前),后期组(43例,2006年后),对比早期组与后期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早期组1、3、7、15 d GCS评分均低于后期组(P0.05);术后15 d内早期组死亡18例,后期组死亡7例,早期组死亡率高于后期组(P0.05);术后15 d内早期组发生大面积脑梗塞10例,而后期组2例,早期组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率高于后期组(P0.05);6月良好功能恢复率后期组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式,可以降低致死率、脑梗率和提高功能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4.
我科最近收治1例多发骨折并脑型脂肪栓塞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治疗痊愈出院。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GE64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采取GE64层CT检查,其中SA组38例,UA组40例,观察GE64层CT的应用效果。结果 GE64层CT机可评价的节段为876段(86.39%),不能评价的节段为138段(13.61%),SA组以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为主,UA组以脂质斑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64层CT作为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种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无创性检查,有望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墨脱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属喜马拉雅山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素有“西藏的西双版纳”之美誉。年平均降雨量在3000mm左右,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山高路陡、沟壑纵横、荆棘密布、野生动植物繁多,相对平缓的地形仅占全县总面积的25%,交通极为不便。驻墨脱部队常年担负着200余公里的边境线巡逻任务,笔者曾数次担任墨脱边境巡逻的卫生保障任务,体会较深,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的CT影像学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保守治疗,观察CT影像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96例患者,治愈率59.3%(57/96),有效率36.5%(35/96),无效率4.2%(4/96)。突出大小、脱出率方面,无效与治愈、有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因素中突出大小、脱出率与保守治疗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