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KG*2〗探讨“后新冠肺炎时期”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平疫结合”的护理策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 〖HTH〗方法〖KG*2〗选择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治疗患者96例为试验组,按照“平疫结合”护理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加以规范。另选择非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治疗患者36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 〖HTH〗结果〖KG*2〗试验组均完成“新冠肺炎”入院筛查,无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住院期间无新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医护人员无确诊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2组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后新冠肺炎时期”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平疫结合”护理策略,可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医院正常有序开展医疗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邓永梅  胡云香  田洁  陶红艳 《护理研究》2011,25(34):3144-3146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淡漠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脑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症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于脑炎损伤后1~2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管理,观察对比2组护理效果、临床康复情况、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改变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意识障碍及惊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M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炎患者急性期稳定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质量,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关于直立性低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临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及护理管理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1].在欧美占老年痴呆病症的15%~20%,而我国其比例高达60%,且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2].VD病人的痴呆特征为"竹篓样的筛孔状记忆"以及计算力、定向力等方面的智能减退和自理缺陷,不得不由其家庭提供外在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增加了家庭负担[3].这一认知障碍的特殊群体,如何在住院的短期内对该群体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困扰临床护士的难题.我们通过对80例VD病人进行护理,探索出多学科护理会诊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即在责任护士入院评估的基础上,整合临床护理、医学、康复学等专业资源,确定每个VD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减轻照顾者的压力提供了有效的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的构建与规范化管理,为帕金森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及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康复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就诊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进行合理设置,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诊疗过程中的服务对象,确定护理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团队由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护士长领导,采取多学科协作,其团队共12名成员,对就诊的患者建立电子档案,并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个体完成任务或动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家庭及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客观、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分析工作室工作量、患者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自2018年4月帕金森照护工作室开设以来,12名成员轮流出诊,共接诊患者168例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患者对照护工作室的评价较高,非常满意率达95.6%。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的构建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管理意识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三步留置胃管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传统常规留置胃管法和三步留置胃管法插管成功所需时间、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插管一次成功率,并对新方法进行科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步留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结果两种留置胃管插管方法、插管成功所需时间、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三步留置胃管法留置胃管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对穿刺点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皮下血肿、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动静脉瘘等)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患者共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