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右两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组152例和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组130例,分别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脑梗死组的发病率、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病死率高于右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大脑中动脉支配区脑梗死发病率高于右侧大脑中动脉支配区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于右侧,且病情重、病死率高,提示不同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ABCD2评分是一种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性评分,本研究探讨ABCD2评分对头晕患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头晕、眩晕以及平衡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把患者分为脑血管疾病组(包括TIA、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和非脑血管疾病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利用ABCD2评分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选择828名头晕患者,其中脑血管疾病组有46名患者。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比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及既往存在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入院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ABCD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ABCD2评分高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原因是由于ABCD2评分中包含诊断性信息,可用于鉴别脑血管疾病及非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肱踝动脉PWV(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人群及内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血压及baPWV检测,根据血压把入选人群分为四组,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1期组、高血压2期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平均动脉压(MAP)对baPWV的影响。结果:血压正常组人群的SBP、DBP、PP及MAP与其他三组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aPWV随着四组SBP或DBP的升高也逐渐增高。结论:血压增高时baPWV值也升高,baPWV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及预防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肌顿抑2例     
心肌缺血一旦恢复灌流,由于缺血时间短,程度轻,未造成心肌坏死,但其引起的心肌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却需要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才能恢复,这种心肌的病理生理状态,称心肌顿抑.临床上心肌顿抑可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再灌注的急性心梗,心脏手术,心脏移植,以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1].  相似文献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证实是多种血管相关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也随之在临床广泛开展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但目前与检测相关的多种影响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探讨影响检测的众多因素,着重指出临床在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过程中应如何避免,以免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路雅宁 《包头医学》2007,31(3):143-145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逐渐被认识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阿耳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和脑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其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第3天和病后14天的血清采用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70例脑梗死患者第三天时血清FIB浓度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FIB水平CTV≥10 cm3、与CTV〈10 cm3比较P〈0.05。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血清FIB水平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P〈0.05。结论 FBI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清FBI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谵妄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病症,但易被误诊。谵妄是意识、定向力、记忆力、思维、感知能力及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特点足急性发病及波动性病程。50%以上的住院患者可出现谵妄,临床表现为活动过度型、活动减退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谵妄可发生于痴呆早期,其与功能性障碍、住院时间增加、长期护理时间延长、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增长呈独立相关。尽管现在已认识到谵妄的重要性,并且实行护理筛选及危险因素评估等措施,以及已有的诊断及砰估方法,但谵妄在临床中仍存在漏诊及误诊的情况。虽然谵妄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有限,但谵妄的系统性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治疗有益,其预防性措施对老年内科与外科住院患者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已成为急性脑梗死(AIS)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NIHSS评分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阐述NIHSS评分对右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AIS的神经功能缺陷,以及其零分时准确性,提出应用NIHSS评价AIS时应考虑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其他评分及临床病情综合分析AIS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房纤颤(AF)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AF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皆存在差异。比较阵发性心房纤颤(Pa AF)与持续性心房纤颤(Pe AF)患者AIS的临床特点,以明确两者发病机制存在的差别。方法242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39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为78.4岁。根据AF特点分为Pa AF组(57例)与Pe AF组(18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与Pa AF组相比,Pe AF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偏高。Pe AF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皆高于Pa AF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在Pa AF患者更普遍,而Pe AF组更多伴随左心房增大。结论与Pa AF相比,Pe AF患者AIS短期预后差。这可能与不同亚型AIS在两组中的不同发病率有关,也与两组患者左心房产生的血栓结构及体积存在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