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脑出血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死亡率的方法,日常生活能力(ADL),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幸存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非脑出血34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早期比较分析的应用。结果机械通气早期应用的死亡率并没有显着下降,对幸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混合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的机会减少。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结论应该是脑出血的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采用Multi-DopL型TCD仪,对34例晕厥患者发作间期及40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34例患者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7.79±13.02)cm/s、(73.47±16.13)cm/s,对照组血流速度分别为(41.15±9.21)cm/s、(60.50±16.47)cm/s,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支动脉的流速异常率在35%~53%之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60例,分为巴曲酶组22例,低分子肝素钙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三组均采用阿司匹林、舒血宁、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作为基础治疗,巴曲酶组予巴曲酶:首剂10Bu,隔日5Bu,共3次;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h一次,连用2周。结果:巴曲酶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8.9%,均大于对照组的75%,疗效显著(P〈0.05),但两组间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有效.但巴曲酶相对来说匿加安伞右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检测其血清尿酸、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45例)和无狭窄组(15例).狭窄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的比率及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 <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730,95%CI:1.100 ~2823.152;P <0.05).结论 高尿酸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但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包括血管造影和病理在内的大量研究证实,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病变基础,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提高10%,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26%[1]。本文主要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青年人(15~45岁)的发病率约为2/10万~10/10万,且病因复杂多样,诊断较为困难,青年女性脑血管病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20%[1,2],但因种种原因其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现将我院2005~2006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17~85(51.25±15.35)岁。本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2)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3)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本组中48例以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诉,12例以持续性头昏、头部沉重感为主诉。55例不伴耳鸣,5例伴有耳鸣(曾在耳鼻喉科诊断有Meniere's病)。头外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