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损伤即刻给予布比卡因对热痛过敏症状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CCI(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坐骨神经轻度结扎后即刻于神经损伤区周围包埋布比卡因粉剂或胶溶剂,而对照组不给药。观察两组大鼠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上的差异。结果①行为学测定:实验组大鼠始终未出现热痛过敏症状,而对照组大鼠出现了持续的热痛过敏症状。②电生理实验: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中枢端的神经纤维自发放电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损伤后即刻在损伤区给予布比卡因可有效预防热痛过敏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由延脑孤束核,迷走运动背核等所组成的延脑副交感中枢,是支配内脏活动最低一级的自主性中枢之一,荧光组织化学的研究发现,位于脑干下部的5-羟色胺能核团和去甲肾上腺素能核团都发出大量的纤维支配延脑的副交感中枢,形态学上的投射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是根据狗的"足三里"食物条件反射和人的"内关"心血管条件反射提出来的。对于这个假说的新动向与展望,作者再次做过阐述。为了充实这个假说的内容,本文提出三个问题,试图进一步加以探讨。一、皮层诱发电能否作为反射疼痛的一个指标;二、一向采用的动物穴位,只是模拟人穴位的解  相似文献   
4.
外周神经受到损伤的初期,损伤区传递冲动能力减弱和速度减慢,随后发生传导阻滞和神经髓鞘膜脱落的形态学病变。此时可记录到不同类型的传入神经纤维的异常传入放电活动,粗纤维产生规则的高频的异位放电,细纤维有不规则的阵发性放电。对脱髓鞘膜区进行逆行性刺激可引起放电频率增加,单次脉冲的逆行性刺激可使部分C类纤维产生多次的异位放电。脱髓鞘膜区对K~ 通道阻断剂以及外源性的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敏感,提示异常电活动是受伤神经区轴突膜上离子通道和介质受体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 ,通过选择性阻断有髓粗纤维的传入 ,观察大鼠脊髓背角深层广动力范围神经元(WDR)早成分放电对晚成分放电及其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显示 :0 3mg蛇毒溶液注入到大鼠坐骨神经鞘膜下后 ,WDR神经元出现如下动态变化 :(1)诱发放电的早成分显著减少 ,每次刺激所诱发的早成分放电个数由 6 94± 0 4 8降至 0 75± 0 2 5 (P <0 0 5 ) ,15min左右几近完全消失。 (2 )随着早成分放电的减少 ,晚成分放电则逐渐增加 ,放电数从 9 94± 0 9增加到 4 5 94± 1 16 (P <0 0 5 )。此时轻刷WDR神经元的感受野不能引起其活动改变 ,但伤害性齿镊夹捏仍可引起WDR神经元放电增多。 (3)晚成分放电的潜伏期缩短 ,即宁静期的时程变短 ,由给蛇毒前的116 83± 3 6 7ms降至 4 6 86± 1 13ms(P <0 0 1)。提示 :A纤维传入冲动在调控WDR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传入的反应性和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与神经山梨醇变化及中药黄腐酸钠对其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邓黄腐酸钠防治6个月后,测定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山梨醇含量,利用热痛测试仪及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变化。结果 (1)黄腐酸钠治疗未显示降血糖作用。(2)糖尿病非治疗组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6.430.48)稍明显缩短,热板试验显示在非伤害性温度下(40℃)即出现痛觉反应,44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个类似临床的后根损伤诱发慢性痛的动物模型,探讨交感神经活动在诱发慢性痛中的作用。在腰5部分后根结扎损伤的方法建立一个后根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损伤诱发的慢性痛形成的行为和电生理学特征及交感节后神经元在慢性痛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⑴腰5部分后根结扎损伤后,损伤侧后肢出现机械性痛性感觉异常,持续约30天。⑵提前12天行腰交感神经干和神经节切除术,部分后根损伤侧后肢不出现机械性痛性感觉异常。⑶腹腔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慢性痛相关基因的特异表达,比较大鼠背根神经节损伤神经元与正常神经元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以寻找构成神经病性疼痛的内在因素。方法应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从损伤背根神经节中寻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损伤侧背根节中cDNA条带(25.75±4.7)明显多于对照侧(18.0±5.0)。反向杂交后进行亚克隆得到10个含插入片段的阳性质粒,并对其中4个进行测序。结论神经轴突损伤可导致胞体基因表达改变,其中某些可能与痛觉异常有关,也可能与细胞结构恢复及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EXCITATORY CONNECTIONS BETWEEN SPINAL MOTONEURONS IN THE ADULT RA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s. Dendro-dendritic and dendro-somatic projections are common between spinal motoneurons. We attempted to clarify whether there ar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through these projections. Methods. Motoneurons were antidromically stimulated by the muscle nerve and recorded intracellularly to examine th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fter the related dorsal roots had been cut. Results. Excitatory connections, demonstrated by depolarizing potentials in response to muscle nerve stimulation,were found between motoneurons innervating the same muscle or synergistic muscles, but never between motoneurons in-nervating antagonistic muscles. These potentials were finely graded in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increasing stimuli and resistant to high frequency (50Hz) st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citatory connections, with certain specificit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ccur in the spinal motoneurons.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electrical coupling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se connections and this mechanism should improve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motoneurons in the same column.  相似文献   
10.
<正> 应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针刺镇痛过程中常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变化,而改变中枢的介质水平可影响针刺镇痛的效果,说明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延脑网状结构巨细胞核是痛觉传递的一个驿站,并参与针刺镇痛作用。我们应用多管微电极电泳的方法,试图观察某些神经介质对这一核团神经元痛反应的影响,并与针刺的作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