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 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臭氧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3例哮喘急性发作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臭氧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19例,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31例,有效率9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辅助治疗哮喘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1]),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2])。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术中或术后容易导致螺钉松动、退出甚至断裂~([3]),尤其是重度骨质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动态稳定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雌性绵羊,体重55.7±5.6kg,年龄5.5±0.7岁。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手术)后1个月开始连续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0.45mg/kg/d)10个月,在建模前、激素注射结束后1个月(建模后)测量绵羊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MD显著下降(>25%)时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建模后将每只骨质疏松绵羊腰椎(L1~L6)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腰椎。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拧入CPS;PMMA-PS组,向钉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ml)后拧入CPS;EPS组,直接拧入EPS。螺钉置入术后6周和12周各处死4只绵羊,取出腰椎,剔除标本周围软组织,自各椎间盘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每个腰椎随机选择一侧的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生物材料实验机上,沿椎弓根螺钉长轴方向以5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建模前、后绵羊腰椎的BMD分别为1.14±0.10g/cm2和0.83±0.07g/cm2,建模后BMD显著下降(P<0.05),平均为27.2%(25.4%~28.9%),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成功建立。置钉术后6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252.13±203.51N和1426.38±235.75N,EAV分别为2.48±0.45J和2.84±0.55J,均显著高于CPS组(827.88±139.22N和1.66±0.30J)(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518.88±256.81N和1472.75±248.65N,EAV分别为3.09±0.59J和2.95±0.60J,均显著高于CPS组(906.63±152.50N和1.80±0.35J)(P<0.05);置钉术后6周、12周EPS组的Fmax和EAV与PMMA-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术后12周C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和EAV与同组置钉术后6周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的Fmax和EAV较同组置钉术后6周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与CPS相比,EPS可显著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中的稳定性,并达到了与临床常用的PMMA-PS近似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1070例伤员救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整理2008年5月12日至30日收治的107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结果 1070例伤员中,开放性损伤412例(38.5%),闭合性损伤658例(61.5%).单纯四肢躯干损伤557例(52.1%);单纯胸腔、腹腔、头颅损伤248例(23.2%);多发伤232例(21.7%).据ISS评分,轻度损伤372例(34.8%)、中度损伤183例(17.1%)、重度损伤480例(44.9%)、极重度损伤35例(3.3%).并发休克25例(2.3%),四肢筋膜间隙综合征25例(2.3%),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0.75%),气性坏疽1例.本组共截肢23例26肢,截肢率2.1%.结论 地震伤员的迅速转运、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庆云 《广东医学》2001,22(7):642-64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把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加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治疗组35例,应用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10-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显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7%,显效率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起效时间早(P<0.01)。结论 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配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Puy)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的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对25例(27髋)因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组配式(S-ROM,DePuy)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全部为女性。随访12~66个月,平均37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37分提高至86分,除外1例Harris评分小于70分,为长期骨盆倾斜导致腰椎病变,引起慢性下腰痛以及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其余患者评分均达良好。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并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应用组配式(S-ROM,DePuy)人工髋关节系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处理股骨近端严重畸形,术中操作方便,术后中短期随访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性细胞因子,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将病例组分为活动组49例和稳定组30例。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均呈正相关(r=0.459,0.379,0.455;P〈0.05)。说明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等同样能反映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