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内固定术29例;对照组:应用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26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不融合、纠正后凸畸形度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可有效防止手术后畸形再发生,矫正后凸畸形彻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1, PTG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n=69)和阿司匹林敏感组(n=131),分析所有患者PTGS1基因多态性情况,比较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等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价值,将2组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TGS1基因位点以AA为主,发生率为81.50%,其突变基因位点分别为AG,GG,占人数的14.00%、4.50%。阿司匹林抵抗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患者的比例及PLT,hs-CRP水平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66。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PLT≥202.255×109/L,hs-CRP≥24.695 mg/L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PTGS1基因多态性会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除此之外,高龄、糖尿病、抽烟及PLT,hs-CRP异常高表达均可能影响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称主动脉夹层 ,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 ,病情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 ,常造成猝死。而在临床上时有误诊。为使本病及时得到确诊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 2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性 ,5 5岁。以突发性腰背部疼痛入急诊科 ,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 ,难以忍受 ,大汗淋漓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a。查体 :血压 2 0 / 12 k Pa,双肺查无异常 ,心率 93次 / min,律齐 ,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 ,腹软 ,无压痛 ,肝大肋下未触及 ,尿常规示白细胞 ( ) ,红细胞 (+ )。外科医师检查排除急腹症 ,按泌尿系感…  相似文献   
4.
秦润祥 《河北医学》1998,4(11):46-47
新一代光量子氧透射液尚未见治疗肺结核空洞的报道。本文对初涂阳肺结核(有空洞)进行了治疗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995年1月~1998年5月住院的初涂阳浸润型肺结核(有空洞)、无心肝肾等并发症者共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19~65岁,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远端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A组)、锁骨钩钢板内固定(B组)和双钢板垂直内固定(C组)三种方法治疗63例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A组18例,CraigⅡ类Ⅱ型15例,Ⅱ类V型3例;B组24例,CraigⅡ类Ⅱ型20例,Ⅱ类V型4例;C组21例,CraigⅡ类Ⅱ型18例,Ⅱ类V型3例。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并对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获13~19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4%、75.0%、90.5%,A组、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A组(0)和C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锁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及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术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与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0例患者的195个肿块术前进行SR测定和CEUS 检查,获取弹性成像图像,利用软件测量肿块与周边组织的超声弹性应变率之比值(SR),并随后进行CEUS,将之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 ROC曲线,获得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SR诊断界点,并统计两种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超声造影ROC的曲线下面积0.886,诊断乳 腺肿块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2%、87.1%、88.7%,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ROC的曲线下面积0.841,确定的SR最佳诊断界点为3.34,诊断乳 腺肿块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4%、91.4%、86.7%,以上数据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1.248,P =0.212).另外,良恶性乳腺肿 块的SR分别为良性组(2.86±0.75),恶性组(4.44±1.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51,P <0.01).结论 SR与CEUS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均有较高 的诊断价值,且在一些特殊病例上,两者有互相补充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手术治疗10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用锁定钢板治疗56例(治疗组),采用DHS、Gamma钉治疗44例(对照组)。结果全部病例经1年以上随访,两组比较,骨折骨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失败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抗旋转、抗塌陷的特性,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MIPO技术植入LCP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进行植骨。结果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0.8个月。按Neer评分结果,疗效为优14例,良10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2.3%。结论采用MIPO技术植入LCP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能够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以及早期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对以手术治疗的颈脊髓急性损伤患者中确诊为中央综合征的病例资料为治疗组,与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可能原因.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虽然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愈 良好 有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的中央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椎管减压、血肿清除等手术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脊髓水肿和进行性损伤,缩短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大咯血是常见急症 ,需紧急处理。近年来有关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方法报道较多 ,但疗效判断标准不一 ,有的不适用于基层医院。为探讨快速、高效的止血药物 ,我院 1990~1998年采用垂体后叶素与山莨菪碱联用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并与同期选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作比较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8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与山莨菪碱静滴组 (治疗组 )与垂体后叶素静滴组 (对照组 )。治疗组 45例 ,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5 1.2岁 ;继发型肺结核以浸润病变为主者 15例 ,以增殖及空洞病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