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睾丸表皮样囊肿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76年1月~1996年8月共收治睾丸表皮样囊肿2例,占同期收治睾丸肿瘤的2.1%,占睾丸良性肿瘤的33.3%。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21岁。左侧翠九进行性肿大5年余,无任何不适。体检:左侧睾丸4cm×3cm×3cm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无触痛。血β-HCG、AFP均在正常范围。B超示左侧睾丸实性结节,右侧正常。术中先用带橡皮套肠钳高位阻断精索,探查见左侧翠丸下极有一约2.0cm×1.5cm×1.5cm椭圆形包块,包膜完整。切斤包膜,内有奶酪祥物质。将肿瘤完整摘除,送病理检查报沓为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2年,患者无任何不适,双侧架…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细胞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竞争性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阻止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目的:观察衰老细胞中调节性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生物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9在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胚肿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购于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方法:用Northern的方法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的表达在年轻和衰老的2BS细胞中存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上游包括5'-UTR区的2kb的序列,并用酶切得到4组不同长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启动子片段并确定可调控转录活性的区域;通过重叠寡核苷酸凝胶阻滞实验确定在该活性区域中的增强子元件-IEE(IGFBP-3 enhancerelement)及其与蛋白结合的碱基序列等;用DNase I Footprinting法确定了IEE中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主要观察指标: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年轻和衰老细胞中的表达差异.②通过重叠寡核苷酸确定增强子元件.③通过凝胶阻滞试验证实该复合物结合活性与衰老相关的.④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IEE与蛋白结合的碱基序列.⑤用DNase I Footprinting法确定IEE中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⑥判断与IEE结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与年轻的2BS细胞相比,衰老的2BS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的表达升高:5'-ccagcctgccaa gca gcg tgcCCCggttgc-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增强子元件;该元件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是CTG CCA和GCGTGC CCC G,而且这种结合是与衰老相关的:结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在27 000.结论:在2BS细胞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转录增强子,它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是CTGCCA和GCG TGC CCC G,可与一个大约27 000的蛋白结合:在衰老细胞中可选择性地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细胞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竞争性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阻止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 目的:观察衰老细胞中调节性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生物学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9在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购于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 方法:用Northern的方法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的表达在年轻和衰老的2BS细胞中存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上游包括5’-UTR区的2kb的序列,并用酶切得到4组不同长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启动子片段并确定可调控转录活性的区域;通过重叠寡核苷酸凝胶阻滞实验确定在该活性区域中的增强子元件-IEE(IGFBP-3 enhancer element)及其与蛋白结合的碱基序列等;用DNase I Footprinting法确定了IEE中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 主要观察指标: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年轻和衰老细胞中的表达差异。②通过重叠寡核苷酸确定增强子元件。③通过凝胶阻滞试验证实该复合物结合活性与衰老相关的。④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IEE与蛋白结合的碱基序列。⑤用DNase I Footprinting法确定IEE中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⑥判断与IEE结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与年轻的2BS细胞相比,衰老的2BS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的表达升高; 5’-cca gcc tgc caa gca gcg tgc ccc ggt tgc-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增强子元件;该元件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是CTG CCA和GCG TGC CCC G,而且这种结合是与衰老相关的;结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在27 000。 结论:在2BS细胞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转录增强子,它与蛋白结合的核心序列是CTG CCA和GCG TGC CCC G,可与一个大约27 000的蛋白结合;在衰老细胞中可选择性地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PBL教学在全科医师培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88名全科医师一般资料,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分为实验组(44,应用PBL教学方法)和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全科医师的培训效果(问诊及病例分析能力、体检及临床技能、辅助检查分析、执业医师综合、执业医师实践)、每周学习时间(课余学习总时间、讨论学习时间、查询资料学习时间)。结果实验组培训效果(问诊及病例分析能力、体检及临床技能、辅助检查分析、执业医师综合、执业医师实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每周学习时间(课余学习总时间、讨论学习时间、查询资料学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在全科医师培训教学中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与阴茎勃起的关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济南250012)蒋晓刚徐祗顺阴茎勃起的确切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尤其是近年来一氧化氮(NO)作为勃起介质的提出,给勃起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6.
7.
心脏生物起搏器是近年来心脏起搏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治疗策略;(1)细胞治疗;(2)基因治疗;(3)激素治疗.心脏生物起搏器处于研究初步阶段,应用于临床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心脏生物起搏器必将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以1型糖尿病大鼠阴茎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含量及对糖尿病性阳萎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抗nNOS抗体对糖尿病未治疗组(NTDG,9只)、胰岛素治疗组(ITDG,10只)和正常对照组(CG,8只)大鼠阴茎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随机计数5个高倍视野中阳性染色的神经纤维数.结果NTDG、ITDG和CG组染色阳性纤维数分别为57.43±5.86,77.10±17.65和128.88±36.78,NTDG同ITDG和C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而ITDG同CG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阴茎中nNOS含量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性阳萎的发病原因,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大鼠阴茎中nNOS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患男,54岁,以“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1h”之主诉入院.入院时烦躁不安,出冷汗,查体:P120次/min,BP 10.4/6.0kPa.听诊:心尖区S1音减弱.ECG示:aVF导联Qr型波,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波,ST段抬高;aVL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衰老细胞中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增加的影响因素.方法:用Northern blot的方法显示IGFBP-3基因的表达在年轻和衰老的2BS细胞中存在差异;PCR扩增出人类IGFBP-3上游包括5′-UTR区的2 kb的序列并用酶切得到4组不同长短的IGFBP-3启动子片段;将各片段用Effectene Transfection Reagent试剂盒转染到年轻和衰老细胞中,测出几组构建基因片段的启动活性,确定可调控转录活性的区域;通过重叠寡核苷酸凝胶阻滞实验确定在该活性区域中的增强子元件.结果:与年轻的2BS细胞相比,衰老的2BS细胞中IGFBP-3基因的表达升高;在IGFBP-3启动子+59到-58序列之间存在着蛋白结合位点;5′-ccagcctgccaagcagcgtgccccggttgc-3′是IGFBP-3的增强子元件.结论:在衰老的2BS细胞中IGFBP-3基因上游-37到-8的30 bp序列存在一个新的增强子元件IEE (IGFBP-3 enhancer element),对IGFBP-3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