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和和动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5例经CT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常规HBO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TCD检测患者伤后24h内、3d后、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F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FV)和MCA的搏动指数(PI)。6个月后以格拉斯格结局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算良好率(1分及2分者为良好)及死亡率。结果 早期HBO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明显快于其他两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其他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HBO治疗可改善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临床上导致头面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治疗方式虽较多,但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为PTN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欠佳。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三叉神经周围支手术及神经电刺激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法耐受手术或手术治疗无效者,也可选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和射波刀等。现就PTN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对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基础上植入DBS系统,刺激电极位于病侧丘脑底核.在给予DBS前后不同时间微透析检测双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谷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开机前比较,DBS后双侧尾状核和壳核的谷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1周时升高最显著,1个月以后含量保持稳定;DBS后12个月电极侧壳核谷氨酸含量仍比开机前和非电极侧升高明显(P<0.05),而尾状核电极侧谷氨酸含量已接近非电极侧(P>0.05).结论 对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行丘脑底核DBS后,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Ki-67蛋白表达与肿瘤增殖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搜集5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综合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利用MIB-1检测Ki-67标记指数,了解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增殖能力。结果:Ki-67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非功能性腺瘤)其侵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肿瘤增殖能力强。Ki-67标记指数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新昌  徐侃  程英  葛忆秦 《安徽医药》2006,10(3):193-194
目的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作一分析。方法对60岁以上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3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6例;存活8例,其中良好3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7例,死亡率77.1%。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原发性脑干伤、脑挫裂伤及硬膜外血肿少,而以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多发性颅内血肿多的特点,其死亡率高,合并伤多。GCS及老年性疾病可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血糖素样肽2对大鼠严重脑外伤后胆汁中分泌型IgA、肠黏膜蛋白质和DNA含量、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7/2005-07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分组: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高血糖素样肽2组,每组6只。②模型制备: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在大鼠右侧颅顶部用牙科钻钻开一直径为5mm的骨窗,注意保持硬膜完整,参考袁氏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造成右顶叶较为一致的脑挫裂伤,冲击力为100g×15cm。对照组只行开颅,不进行打击。③高血糖素样肽2组大鼠在脑挫裂伤后腹腔注射高血糖素样肽2,按每天15g/kg的剂量分两次腹腔注射,间隔10~12h,连续注射7d。损伤组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④连续注射7d后收集各组大鼠胆汁测定分泌型IgA、采集门静脉血测定血内毒素及制备小肠黏膜标本测定小肠黏膜蛋白质和DNA含量。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组胆汁中sIgA水平[(97.0±8.5)mg/L]仅为对照组[(119.7±10.8)mg/L]的81%左右(P<0.05),高血糖素样肽2组[(114.3±10.9)mg/L]与对照组接近(P>0.05)。②高血糖素样肽2组小肠黏膜蛋白质和DNA含量高于损伤组[蛋白质:(2.3±0.1),(2.1±0.1)mg/cm;DNA:(154.3±13.8),(143.4±10.1)mg/L,P均<0.05],与对照组[(2.4±0.1)mg/cm,(163.8±14.9)mg/L]接近。③高血糖素样肽2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低于损伤组[(82.8±6.3),(90.1±7.8)Eu/L,P<0.05],与对照组[(78.9±5.4)Eu/L]接近。结论:高血糖素样肽2能够改善严重脑外伤后肠道免疫功能,从而减轻内毒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钙敏感受体抑制剂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中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皮层定位精度撞击器进行大鼠的TBI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溶剂组和TBI+钙敏感受体拮抗剂(NPS2390)组。通过mNSS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在TBI后24小时取脑,将全脑进行湿重与干重的称重,计算脑水肿程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溶剂组相比对照组,其脑水肿程度显著增加(80.03%vs 79.22%,P=0.018),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8.3vs 1.0,P=0.014),给予NPS2390后,可以降低TBI后脑水肿程度(79.38%vs 80.03%,P=0.029)及逆转神经功能评分下降(6.1vs 8.3,P=0.040)。TBI会导致神经元凋亡水平增加(55.3%vs 1.1%,P=0.006),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2.71vs1.0,P=0.033),而NPS2390可以降低TBI神经元凋亡水平(30.2%vs 55.3%,P=0.031),相比TBI+溶剂组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1.52vs 2.71,P=0.041)。TBI还会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0.42vs1.0,P=0.035),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1.89vs 1.0,P=0.021),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到胞浆的水平(2.89vs 1.0,P=0.019),给予NPS2390后,与TBI+溶剂组相比,Bcl-2表达增加(0.65vs 0.42,P=0.042),Bax表达水平增加(1.22vs 1.89,P=0.033),释放到胞浆中的细胞色素C降低(1.41vs 2.89,P=0.022)。结论通过NPS2390抑制钙敏感受体可以减轻大鼠TBI后的神经元凋亡,对TB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作为一种生物学指标在颅脑损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脑损伤40例,伤后4 h、24 h、72 h、7 d抽取血液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含量,以GCS≤8分者为重伤组,共24例,以GCS≥9分者为非重伤组,共16例,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有无差异性,另将其结果与患者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伤后4 h、2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均增高,且于24 h达到高峰,伤后一周趋于正常。重伤组伤后24 h、72 h的S100B蛋白含量与非重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预后恶劣组9例,预后良好组31例,预后恶劣组平均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恶劣组中伤后7天血清S100B在正常水平以上的有4例,预后良好组中血清S100B在正常水平以上仅有2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CNA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 ,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临床方面 ,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密切相关 ,可做为反映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 ,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 ,肿瘤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脑膜瘤和脑血管母细胞瘤作为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常有复发,本研究探讨Ki-67在三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56例垂体瘤、60例脑膜瘤和43例脑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显微镜下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计算Ki-67标记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i-67表达在垂体瘤侵袭性组高于非侵袭性组,脑膜瘤与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复发组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垂体瘤、脑膜瘤和脑血管母细胞瘤中Ki-67表达对评估肿瘤术后复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