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且术中深部电极探查出海马异常放电的18例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切口开颅经颞中回皮层入路行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18例患者均取得了占位病灶的肉眼全切,采用Engel分级量表评价癫痫控制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术后Engel分级Ⅰ级13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0例,2例出现对侧1/4象限盲;3例出现近期记忆功能较术前下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持久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病侧海马异常放电的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腹腔内血管平滑肌瘤致肠扭转肠梗阻—例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芮奕峰,吴厚慧患者,男性,37岁。因持续性下腹隐痛伴腰酸1周,停止肛门排便排气2天入院。患者于1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隐痛,伴明显腰酸。近2天来腹痛呈陈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及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其中1例因无法控制的肺部严重感染伴发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水、电解质紊乱9例,消化道出血8例,颅内感染3例。应用GOS评分表对出院前和出院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颅内破裂动脉瘤7d内或2周后手术较好。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充分解剖暴露瘤体瘤颈,避免盲目操作,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方案,可降低手术死亡率,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可减少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6例肝硬化巨脾患者切脾主前、术手两周、术手半年、一年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IgG,IgA,IgM,C3,C4,TNF,sIL-2R,CD3^+,CD4^+,CD8^+,CD4^+/CD8^+,用F检验作出显著性测定。结果:IgG,IgA,IgM,C3,C4,TNF,sIL-2R,CD8^+切脾差异均无意义(P〉0.05),CD3^+,CD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清除血肿的时机和方法。方法 对比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15例 与延迟血肿清除术81例死亡率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超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超早期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9.4~2001.1采用YL-I型血肿穿刺针(长2.0cm,直径0.3cm,针钻一体化,以下简称穿刺针)对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下简称CSDH)进行定位钻孔冲洗抽吸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运用双靶点单通道穿刺角度深度计算法优化立体定向手术路径的经验.方法 41例颅内不同部位与性质的病变采用立体定向术治疗.分别在病灶内、脑沟或非功能区皮质确定目标靶点与定角靶点,使两点连线所确定的手术路径符合"最近""最安全""最关键"三原则.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得准确定位与引导.术后无手术所致的新发神经阳性体征或症状,其中位于中央区的11例,术后症状消失8例,好转3例.结论 该计算法优化手术路径,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探索立体定向手术定位方式.  相似文献   
8.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2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率97.1%(204/210),复发率7.1%(15/210),并发症发生率14.3%(30/210),病死率0.95%(2/210). 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和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182例进行小骨窗下显微手术治疗,153例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并观察疗效。结果显微手术组治疗182例,结果抢救存活123例,总有效率占67.58%,死亡59例,占32.42%;微创手术组治疗153例,结果抢救存活126例,总有效率占82.36%,死亡27例,占17.64%。结论显微镜下手术与微创手术比较,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并发症多,死残率高。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方便、疗效好,显著提高了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病人切除前、术后两周、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测IgG,IgA,IgM,C3,C4,TNF,sIL-2R,CD3^ ,CD4^ ,CD8^ ,用F检验作出显著性测定。结果 IgA,IgM,C3,C4,TNF,sIL-2R,CD8^ 切脾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IgG,CD3^ ,CD4^ ,CD4^ /CD8^ 切脾后升高,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后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无不良影响,因而治疗性脾切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