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3. 0 T MRI多b值DWI扫描(b=0,b=1 000 s/mm~2,b=2 000 s/mm~2),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选取两种b值(b=1 000、2 000 s/mm~2)重建ADC图,并获取肿瘤实质区域的ADC值。根据术中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软组及质韧组;比较两种b值下,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性;并分析肿瘤质地与患者性别、年龄、激素分型及肿瘤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b1000中,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2000中,两组间ADC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b1000和b2000中,肿瘤质地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激素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质软组的肿瘤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质韧组(均P 0. 05)。结论垂体腺瘤的质地与ADC值及肿瘤胶原含量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激素分型无关。DWI和ADC可在术前预测肿瘤质地,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统计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学诊断的4553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WHO 2016年新分类标准分型,本组患者以脑膜瘤(28.05%)、鞍区肿瘤(25.98%)、弥漫性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8.52%)、椎管内神经肿瘤(13.33%)、间质,非脑膜上皮性肿瘤(6.35%)为主。低级别肿瘤占86.43%,幕上肿瘤占71.47%,男女性别比为1∶1.32,发病率峰值为50~59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患者来源区域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化工污染、人口性别比、医疗条件,以及患者职业等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起源于脊髓和大脑的脑膜覆盖层,是由附着在硬脑膜内层的蛛网膜帽细胞引起的,占成人原发性脑肿瘤的25%~33%。非典型性脑膜瘤这个概念于1993年提出,认为不典型的病变是那些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病变。非典型脑膜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所以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非典型性脑膜瘤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术前影像特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改变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