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培林瘤腔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6例脑胶质瘤病人于手术切除肿瘤后,放置Ommaya囊,瘤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4次为一疗程,定期复查CT随诊,可重复治疗2~3疗程。结果病人反应轻微,耐受性好。CT复查见残余及复发的肿瘤液化、坏死。随访8月~4.5年,存活29例,术后3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26例。结论该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的病人,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报告自1984年1月至1993年4月,对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10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本组死亡2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9.5%。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沙培林治疗裸鼠脑胶质瘤基因的PCR检测.方法 16只BALB/C裸小鼠皮下接种U251脑胶质瘤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四只.接种后10 d,肿瘤长至约3~4 mm大小时开始给药,对照组0.2 ml生理盐水,低剂量组沙培林0.2 KE、中剂量组0.4 KE、高荆量组0.8 KE,隔日1次,瘤周注射.给药8次后解瘤实验.从组织中提取总RNA,取20 mg组织加液氮,匀浆研磨,加入TRIZOL裂解液1 ml,采用一步法抽取总RNA,经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鉴定RNA纯度与浓度,结果 在1.9~2.0之间.逆转录(RT):各取总RNA 1.5、、μg,在终体积为20μl反应条件下,-37℃逆转录1 h,-94℃预变性5 min,获得单链cDNA模板.PCR:各取模板cDNA 2μl,据不同检测对象设计引物,分别进行终体积为30μl的PCR反应,扩增30~50个循环.结果 不同组U251瘤细胞Fas、Bc1-2、Bcl-x、Bax、P53的mRNA从左至右依次为C1、C2、L1、L2、M1、M2、H1、H2、Marker,Bcl-2及P53(突变型)的表达由C至L、M、H逐渐下降,而Bax、Fas及Bcl-xs的表达则又由C至L、M、H逐渐升高.结论 不同基因rt-PCR的检测结果 同样证实了沙培林对脑胶质瘤患者瘤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它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Fas、Bcl-xs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P53(突变型)而发挥杀伤瘤细胞、抑制其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4岁,农民。3个月前始感全身不适,发冷发烧,头痛。两天后说话不清,右半身活动不灵、麻木,极度口渴,一夜喝水约5,000毫升。在当地医院就诊,服中药30余剂无效,于1979年8月15日入院。检查:血压140/80,体温36℃,神志清,混合性失语。眼底呈早期动脉硬化。伸舌偏右,舌右半侧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悬雍垂偏右。右侧颈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上肢肌力Ⅲ°,右下肢肌力Ⅳ°,右手骨间肌、右股四头肌均萎缩。右侧腱反射、腹壁反射  相似文献   
5.
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源性囊肿多发生在脊髓 ,而颅内极为罕见[1,2 ] 。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女 ,9岁。头痛呕吐 4个月 ,进行性加重伴有行走不稳 ,双眼视物模糊 ,在外院以“梗塞性脑积水”行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 ,3个月后再度出现头痛呕吐及行走不稳 ,检查 :双侧视乳头继发萎缩 ,水平眼震 ,Romberg’s征阳性 ,入院后颅脑CT扫描 :第Ⅳ脑室极度扩大 ,6cm× 5cm×5cm ,边界清晰 ,CT值 4 5 .7Hu ,侧脑室及Ⅲ脑室不扩大。颅脑MRI扫描 :后颅窝正中见一占位性病变 ,T1加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鞍区肿瘤较为常见,且近年来采用翼点入路手术逐渐增多,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 本组135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经翼点入路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80例全切,42例近全切,13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93例、改善30例、无变化10例、死亡2例。半年以上随访103例,能正常工作(或学习)64例、能做轻工作等20例、生活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的显露,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儿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儿童以癫痫淡首发症状的微小型脑肉芽肿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所见,采用显微操作完整切除病灶。结果:9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将病灶完整切除中的分布7例随记8个月-9年,并经DCT复查证实无复发,癫痫消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狗大脑中动脉缺血区行大网膜或颞肌瓣颅内移植的重建注塑脑血管模型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大网膜移植脑表面后形成新生血管的注塑模型。实验表明:在结扎MCA后的脑缺血区表面移入带蒂颞肌或游离大网膜,术后14、7天光镜可见移植物与脑表面间有较多的增生血管长入脑内。游离大网膜移植术后6个月脑血管造影术区有较密集的新生血管相互勾通呈网状覆盖于皮层表面,其范围约2×3cm,形态粗细不均。在注塑模型术侧清晰可见颞浅动脒的末瑞有呈纡曲状增粗的血管进入脑内。  相似文献   
9.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内小肉芽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内小肉芽肿聂振明*朱广廷*段德义△赵长地*程启龙*张志强*李洛*刘学宽*郝明珠**赵公明感染性肉芽肿是颅内少见的占位性病变[1]。我院1985~1995年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微小脑肉芽肿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笔者临床经验,探讨樊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本组150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手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本组94例全切,42例近全切,14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103例,改善35例,无变化10例,死亡2例。半年以上随访109例,其中能正常工作(学习)68例.能做轻工作等22例,生活能自理10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鞍区不同类型肿瘤的显露,如结合翼点改良入路能提高鞍区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