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的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提出,海马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损害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改变,抗抑郁药物通过恢复/增强BDNF信号转导发挥疗效。近年来,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了BDNF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和抗抑郁治疗中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海马和/或前额叶皮质BDNF-TrkB信号通路的抑制或消除并不诱发抑郁样行为表型,但明显损害各种抑郁治疗反应,提示该信号通路在抑郁情绪障碍发生中缺乏直接或关键性的作用,而完整的、正常的BDNF-TrkB信号通路是目前各种抗抑郁治疗发挥疗效的必要条件;(2)BDNF-TrkB信号通路在海马-前额叶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中表现出相反的抑郁行为调节作用,提示BDNF可能通过影响情绪相关神经网络而不是单个脑区的活动发挥情绪调节作用;(3)脑内存在BDNF-TrkB和proBDNF-p75NTR信号通路,分别增强和抑制海马神经可塑性,提示脑内不同BDNF信号通路间可能通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可塑性和情绪行为的调节;(4)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抑郁症易感性相关。新的研究证据大大扩展了人们对BDNF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和作用机理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对传统的“抑郁症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的客观评价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别观察青少期社会隔离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方法在青少期(出生后28 d~41 d)分别给予研究组大鼠2周社会隔离应激或不确定性复合应激,应激后经3周恢复至所有大鼠进入成年期后检测其情绪行为改变.采用糖水偏好测试和强迫游泳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检测焦虑样行为.结果 与群养组相比,青少期社会隔离组大鼠成年后的所检测的各项情绪行为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历青少期不确定性应激的成年大鼠与其对照组相比糖水偏好指数没有明显改变[(0.86±0.19) vs (0.86±0.03),P>0.05],但在强迫游泳测试中表现出更多的绝望行为(强迫游泳不动行为增加)[(29.88±3.37) vs (19.90±3.19),P<0.05]、更少的主动行为(挣扎行为减少)[(24.00±1.67) vs (32.90±3.09),P<0.05],提示该应激并不影响大鼠成年后偏好糖水的本能行为,但导致其急性应激应对能力受损,对成年应激事件更容易发展出次级的应对无能或绝望的抑郁样行为.不确定性应激研究组的大鼠成年后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较其对照组闭合臂停留时间明显增加[(176.90±17.01) vs (136.48±9.47),P<0.05]以及开放臂进入次数明显减少[(3.00±0.93) vs (5.90±1.08),P<0.05],提示该应激增加了大鼠成年后的焦虑样行为水平.结论 青少期社会隔离应激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青少期不确定性应激能够有效诱导大鼠多项情绪行为显著和持续的改变,提供了一种青少期应激增加成年大鼠应激性抑郁易感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gi.p.)。采用蔗糖水偏好、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结果与对照组(n=10)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n=11)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糖水偏好指数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米嗪干预组(n=10)的糖水偏好明显低于丙米嗪对照组(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干预组(n=11)与氟西汀对照组(n=11)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旷场测试中,青幼期后期(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其早期(PND29)相比旷场直立行为次数降低(P0.05),但自发活动量(水平运动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干预明显增加大鼠直立行为次数(P0.05)。此外,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PND29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而在闭合臂停留时间增加;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增加,闭合臂停留时间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诱导了青幼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氟西汀而非丙米嗪可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应激降低了青幼期大鼠的焦虑水平,而两种药物对焦虑行为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