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组(mRS=0分为完全恢复,mRS 1~6分为不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RS≤2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院时(18±4)d、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再通率分别是60%、73%、79%和81%。出院第12个月时,完全再通32例(51%),部分再通19例(30%);39例(62%)患者完全恢复,24例(38%)患者不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静脉窦未通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40岁(OR=5.995,95%CI:1.195~20.922;P=0.023)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再通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通患者(HR=3.17,95%CI:1.8~10.43;P0.001)。年龄≥40岁、男性、未通是CVS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6.675,95%CI:2.195~8.922;P=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通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3,95%CI:0.87~13.472;P=0.11)。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完全再通患者预后好于未通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中,男41例(33.3%),女82例(66.7%),中青年患者73例(59.35%);临床表现:头痛92例(74.8%),视物模糊30例(24.4%)。D-二聚体检查92例,68例(73.9%)升高;腰穿检查80例,颅内压增高66例(82.5%);头颅CT平扫示,静脉窦条状带高密度影13例(26%);头颅MRI平扫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密度改变71例(71%);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示,106例(96.4%)血栓部位血流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3例,均可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抗凝治疗后,痊愈62例(50.4%),好转57例(46.3%),死亡4例(3.3%)。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中青年多发,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头颅MRI及MRV检查有助于诊断,积极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