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卒中性质、卒中部位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10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29例.皮层病变发生癫痫58例,皮层下病变发生癫痫15例.早发癫痫57例,迟发癫痫26例.结论 皮质病变发生癫痫高于皮层下病变,早发性癫痫中出血后癫痫高于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发,迟发癫痫中出血和梗死发生率无差别,以全身性多发.  相似文献   
2.
葛树勇  王青银 《安徽医药》2016,37(7):871-873
目的 探讨脑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aMCI)发病中的作用,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对于aMCI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大街院区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伴有高血压的aMCI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服用的ACEI或ARB类降压药,将合并有高血压的aMCI患者分为ACEI组和ARB组。服药前和服药12周后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试验(VFT)、正序和倒序数字广度试验(DS)、Stroop色字实验、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结果 两组被试在服药前各项认知检查结果都没有差异。ACEI组患者服药12周后,认知功能没有继续下降,与服药前差异不明显。而ARB组患者服药12周后在倒序数字广度、Stroop和AVLT中得分都较服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服药后ARB组的各项认知功能也优于服药后的A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较于ACEI,ARB更能保护并改善aMCI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68例服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HbA1c10.5%)中,随机分两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继续服用原有的降糖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FBG)≤5.6mmol/L的目标值。结果:治疗后FBG、PB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使用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继发失效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单药治疗后病情完全控制并停药的癫痫患者1年内病情复发情况,并对诱导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3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经单药治疗后病情完全控制,停药后对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记录癫痫复发情况,并分析引起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癫痫患者经单药治疗病情完全控制并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为40.00%(52/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癫痫每年发作>5次、初始治疗前病程>1年、病程中存在癫痫持续状态、颅内有病灶、停药前有痫性放电、减停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的癫痫患者在停药后癫痫复发率高(P<0.05~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癫痫每年发作>5次、初始治疗前病程>1年、颅内有病灶、停药前有痫性放电、减停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是造成停药后癫痫复发的高危因素(OR=2.976~8.742,P<0.05).结论:单药治疗癫痫停药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2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组126例3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70万单位尿激酶单次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对照组14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mg/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溶栓后2h、24h、7d、14d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治疗后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溶栓后24h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14dNIHSS下降程度、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相对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意义与疗效。方法将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分为微创侧脑室引流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微创侧脑室引流组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液化脑室内积血并将之引流;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微创侧脑室引流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及各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穿刺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疗效较好,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Wenger植物神经平衡因子分析法,随机检测66例银屑病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并进行矿泉浴前后比较。结果表明:(1)银屑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异常以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为主(P〈0.01)。(2)半汤矿泉浴对银屑病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P〈0.01)。提示:半汤矿泉浴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及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辛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另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3组患者脑血管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干预对降低CRP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单一使用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并可预防脑血管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9例,对两组原发病均遵照神经内科诊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4周,预防治疗组持续给予尼莫地平6个月。进行智能测定,以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防治疗组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口服尼莫地平干预治疗防止VCI的发生发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