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率(以术后6个月ADL工、Ⅱ级为良好)为69.2%,致残率25.6%,死亡率5.1%。结论运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微侵袭,手术定位准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术中手工塑形三维钛网、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颅骨修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术中手工塑形钛网35例和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工塑形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157.1±35.8)min比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112.2±29.5)min明显延长(P0.05)。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修补材料外露、癫痫、皮下积液、皮肤慢性切割溃疡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工塑形钛网组术后塑形满意度低,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塑形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王睿勤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4-10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3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结果本组38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35例,其中全切27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治疗后给予持续放疗1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1例化疗患者出现复发行手术切除,其余37例患者均无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压增高症状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及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微创手术使用北京万特福YL-1一次性颅脑血肿穿刺粉碎针。结果微创手术后血肿清除率60%-100%的有39人占86.67%,清除率〉80%的有4人占8.89%,清除率〈80%的有2人占4.44%。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有10人(22.22%),轻度残疾有27人(60%),重度残疾有7人05.56%),植物生存有1人(2.22%)。结论将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可以对病人进行更快、更有效的抢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残余血肿量与脑水肿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根据残余血肿量的体积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血肿完全清除(GTRH)组(残余血肿体积≤5ml),另一组为血肿部分清除(STR--H)组(残余血肿体积≥1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间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术后资料的水肿分级和血肿腔或脑脊液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 l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血肿清除情况,GTRH组46例,STRH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RH组患者术后TXB2、6-K-PGF1α、TNF-α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STRH组,且CT扫描显示其脑水肿程度也明显低于STRH组.结论 血肿完全清除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考虑与其减轻残存血肿引起的脑水肿及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诊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渑池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6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7例患者受伤后24h内出现死亡3例,24h病死率为4.5%;术后出现肺部继发感染8例,消化道出血3例,继发脑梗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其中恢复良好可从事正常工作者28例,轻度残疾1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转变快、病死致残率高,临床及时进行诊断确定手术方式,可降低临床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王睿勤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0+132
目的探讨脑脊液分流术应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颅内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脑脊液分流术,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在随后的复查和随访中,治疗组肿瘤复发的患者数、生存3年患者人数、生存5年以上者人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脊液分流术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的高颅压症状,使用脑脊液分流术对原发性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可予以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行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50例患者均在20 d内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脑脊液常规检查发现脑脊液细胞数显著减少。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脑膜刺激征呈阴性。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积极预防和及时诊断,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及合理给药途径,是减少颅内感染恶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创伤性脑水肿补液方法的双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补液原则。方法 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种补液原则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按照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与限制液体和钠盐入量相比 ,伤后GCS评分、GOS评分、ICU监护时间、临床症状消失和影像学表现改善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前者低Na 、低K 、短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结论 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不必限制液体和钠盐的入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重度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硬脑膜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并对2组的临床效果、预后和远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不可控的增高及脑肿胀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与硬脑膜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