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姜华  王满侠  郭健  李志东 《新中医》2004,36(3):33-3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的治疗药物为主;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结果: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00%、73.33%,纳甲组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为53.33%,显著进步率为30.00%,均优于循经组。3组治疗后(恢复期)TXB_2、6-Keto-PGF_(1α)与治疗早期(1周)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使TXB_2与6-Keto-PGF_(1α)恢复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占48%最为常见。高血压80%-90%是因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其余10%-20%由症状性高血压引起。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仅占后者的0.64%,由它引起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则更为少见。我院1985.1~1988.12经CT扫描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219例中,仅此一例,现报告如下: 关某,男性,26岁,九年前高考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未引起注意。于1988年8月因劳累后  相似文献   
4.
王满侠 《临床医学》1998,18(9):42-44
脑血管(CV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近几年,国内外在CVD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与临床 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内皮索(ET)、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观察及其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在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患病组:随机选择新入院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年龄48~72岁,男17例,女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年龄40~60岁,男女各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0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SPECT,TCD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民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通过对不同时期SPECT,TCD及血液液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高压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单纯药物治疗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CT和MRI影像特征,以期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及头颅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6例行头颅CT检查,同时10例行MRI检查,11例直接行MRI检查;头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脑沟及脑裂池变窄、脑出血等异常改变17例,未显示异常者9例;21例行头颅MRI平扫显示,16例脑沟脑池狭窄和闭塞,邻近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12例脑积水中4例为重度,10例脑梗死,8例结核瘤,未显示异常4例。结论头颅CT及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作为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策略目前仍以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及胸腺切除为主,这些治疗策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多项研究证实新生儿Fc受体、补体系统激活及淋巴B细胞在重症肌无力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对其研发出的新型生物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可能更安全、有效。本文对重症肌无力新型生物靶向药物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关于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比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检索以及提取数据,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核对。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5篇,最终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585例。(1)在安全性方面,症状性颅内出血(OR=1.02,95%CI:0.57~1.82,P=0.96)、任何颅内出血(OR=1.20,95%CI:0.84~1.70,P=0.32)和死亡(OR=1.18,95%CI:0.81~1.71,P=0.40)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有效性方面,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溶栓24~48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至少8分或NIHSS评分为0~1分;OR=0.80,95%CI:0.65~0.98,P=0.03]和溶栓24 h后的再灌注率(24 h时闭塞血管完全、部分再通,或溶栓后初次血管造影评估时,血流恢复至原梗死区域的50%以上,或责任血管中无可回收血栓;OR=0.44,95%CI:0.26~0.72,P=0.001),0.25 mg/kg的替奈普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OR=0.62,95%CI:0.42~0.93,P=0.02)。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溶栓24 h后的再灌注率以及预后,并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和其他检索,收集关于静脉溶栓前他汀类药物使用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4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队列研究,包括9 237例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与近期预后无关(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OR=1.05,95%CI:0.93~1.18,P=0.47)或呈负相关(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OR=0.82,95%CI:0.73~0.92,P0.01);与症状性颅内出血呈正相关(OR=1.46,95%CI:1.17~1.82,P0.01);与病死率无关(OR=1.16,95%CI:0.79~1.71,P=0.44)。结论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导致卒中患者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