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病理机制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15例经手术治疗的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鼻漏的病理机制及其与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本组共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颅底骨折13例,自发性1例和垂体瘤术后1例。重点分析术前CTMRI扫描,术中所见,以及疗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术中见14例患者神经组织疝入鼻窦,垂体瘤术后鼻漏为鞍上池下疝,其中后7例的CT扫描显示骨缺损,MRI显示神经组织下疝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15例术后14例治愈,1例无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神经组织或鞍上池经颅底缺损疝入鼻窦为外伤后或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不能自愈的病理机制的重要环节,由于上述组织的疝入,导致粘膜、硬膜、蛛网膜难以修复。冠状CT扫描和MRI可确定瘘口部位,如果冠状CT有骨缺损,MRI检查相应部位有脑组织下疝,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眼结膜下脂肪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眼结膜下脂肪和系指眶内脂肪组织无明确诱因向前突出,于眼球外上方结膜下形成的脂肪性肿块。该病是加Jordan等(1987)首次报告并命名的,之后国外学者对该病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就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易误为骨折的颞骨结构的HRCT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已有较多颞骨外伤的影像报道,包括面神经管、听骨链等,但由于缺少对颞骨各种骨缝及颞骨一些正常结构的准确认识,颞骨外伤的误诊屡见不鲜。笔者结合临床工作,总结分析颞骨常见骨缝或骨性管道的HR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鼻前庭囊肿HR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前庭囊肿的HRCT表现 ,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 ,均经过HRCT检查。结果 :发病部位 :左侧 8例 ,右侧 7例 ,双侧 5例。病灶形态多变 ,其中 1 4例呈类圆形 ;最小病灶 0 .8cm× 1 .0cm ,最大病灶 3 .6cm× 5 .0cm ;病灶CT值 1 7~ 82HU ,平均 44HU。病灶无继发感染时 ,边界均清楚 ;囊内容物均未见增强 ,4例继发感染囊壁增厚伴有明显强化。病灶继发改变包括上颌骨受压、骨质硬化及凹陷。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鼻前庭囊肿位置、大小、数目、密度 ,也可清晰显示其并发症 ,有助于鼻前庭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也可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是胚裂先天闭合不全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病,临床眼底镜检查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为视乳头如盛开的"牵牛花",1970年由Kindler首先命名[1].一般情况下此病可以通过临床眼底镜检查诊断,影像学检查对于观察眼球后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眼部病变影像诊断的分析思路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为的逐渐规范及司法鉴定的需要,影像学在眼部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眼部影像学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检查和诊断也不够规范,明显影响了眼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提高眼部影像学的检查和诊断水平,归纳总结了眼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分析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CT在蝶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蝶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头面部外伤高分辨CT检查346例,详细观察蝶骨受损情况。结果:蝶骨骨折86例,发生率为24.9%,明显高于颞骨骨折,其中蝶骨大翼骨折81例(占94%),蝶骨体部骨折66例(占76.7%),蝶骨小翼骨折49例(占56.9%),蝶骨翼突骨折19例(占22.1%),2个以上部位的多处骨折81例,占94.1%;合并头面部其它部位骨折79例,占91.1%。结论:水平位和冠状位结合高分辨CT可准确及时发现蝶骨骨折及其部位,蝶骨骨折多为多部位骨折,头面部外伤合并蝶骨骨折提示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10.
眼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与MRI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研究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最佳MRI的扫描序列。材料与方法15例患者用各种MRI序列进行扫描,其中11例行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CT示9例表现为与眼外肌等密度的肿块,2例肿瘤太小未能显示。MRI示14例具有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3mm高度的虹膜黑色素瘤在T1WI上未能显示;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呈短T1及长T2信号,与肿瘤在T1WI上很难区分。使用脂肪抑制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高度<5mm)能区分肿瘤及其伴发的视网膜脱离。结论MRI显示黑色素瘤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较CT和B超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