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对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锥颅冲洗术.术中迅速置管,缓慢引流陈旧性血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消亮.术后充分引流,早期复查头颅CT,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1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此法不仅简便易行,经济有效,而且能有效防止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30例颅内复杂性动脉瘤患者的体会,探讨颅内复杂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30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成篮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32个,栓塞瘤腔患者中完全栓塞(动脉瘤不显影)16个(50%),近全栓塞(瘤颈残留)7个(21.9%),部分栓塞(瘤腔残留)3个(9.4%),失败1例(3.1%)。2个单纯行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后瘤腔内血流明显变慢,等待二期囊内栓塞。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1个巨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1个,均完全闭塞载瘤血管。1例蛇形动脉瘤仅行Mata’s试验。结论对复杂颅内动脉瘤,特别是有再出血风险的患者,在评估其全身状况的前提下,应该尽早、尽快结合其血管构筑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拟定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大多数位于脑组织内,转移至脑膜或眼眶及副鼻窦者少见。而同时累及2者实属罕见。我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教师。自1997年12月起,出现头昏、头痛2月,随后感左眼畏光、流泪、复视;左侧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眼球外突,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血管瘤”、“左额叶肿瘤”、“左额叶恶性脑膜瘤”。因头痛加重,于1998年3月9日转入我科。既往有乙肝病史。查体: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33/107kPa(100/80mmHg)。神清,痛苦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左眼睑下垂,眼眶压痛明显,左眼球向外突出,眼球固定,…  相似文献   
4.
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后脑积水昏迷1例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王崇谦,麦名裕外伤后脑积水是造成严重脑损伤昏迷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现报告1例严重脑外伤后脑积水所致长期昏迷病人,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清醒的体会。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参与趋化迁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方法: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上大脑皮质内注射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注射量为5 μL,质量浓度为500 μg/L)建立动物模型,于3,7,14,21 d后灌注取脑,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皮质内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设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注射区周围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3,7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4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多,并向注射区形成明显的迁移趋势,21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更多。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实验组未见上述表现。结果表明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可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诊疗,加强对该病种的认识。方法:对近13年来24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0例(83.3%),次全切除4例(16.7%),治愈19例(79.2%),好转4例(16.7%),死亡1例(4.2%)。结论:完整地切除肿瘤的壁结节是提高肿瘤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把Wistar胎鼠脑皮质组织移植到同种大鼠的脑缺损腔内。于植后6月,18个月存活的情况下分批处死。采用Niss染色,墨汁灌注作光镜和电镜观察;部分作ABS灌注电子探针超微扫描观察。结果表明脑移植组植入胎脑存活生长,移植物与受体脑之间重建血循环。重建血管构筑特点为,以植入物周边向心性延伸分枝供血。为临床脑移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颅脑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eeney’s等的方法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器撞击大鼠左侧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备大鼠中度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h,3d,5d,7d灌注取脑,通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stin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比较分析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做对照。结果与结论: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伤后3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海马区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未见向损伤区迁移;伤后5d和7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更明显,范围扩大,损伤区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未有上述改变。结果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时间推移越加明显,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损伤区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麦名裕  王崇谦 《云南医药》1994,15(4):243-244
本文报告20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伤后蛛网膜下腔积液发展有关,临床表现难以与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鉴别,但更多病人有外伤史。CT是该病无损可靠的诊断方法,强调一经明确诊断应同时行双侧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颅脑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Feeney’s等的方法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器撞击大鼠左侧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备大鼠中度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 h,3 d,5 d,7 d灌注取脑,通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stin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比较分析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做对照。 结果与结论: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伤后3 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海马区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未见向损伤区迁移;伤后5 d和7 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更明显,范围扩大,损伤区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未有上述改变。结果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时间推移越加明显,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损伤区迁移的过程。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颅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细胞迁移;Nestin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6.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