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肺癌、乳腺癌患者中约40%会发生脑转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瘤的发现率也明显增加。近年,对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假说,如: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学说、应激状态(stress)与肥大细胞(mast cells)理论、  相似文献   
2.
共162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接受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和传统额颞顶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与传统减压术组比较,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5和7天时颅内压显著降低(均P<0.05)、意识恢复快(均P<0.05),且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均P<0.05)。表明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主要治疗措施有手术、化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对于颅内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转移灶,患者一般情况好和颅外病灶控制状况满意情况下,手术切除和立体定向照射是重要局部治疗手段,并辅以化疗.对于颅内多发性转移,尤其是一般情况差或颅外病灶弥散难以控制情况下,全脑放疗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也可辅以化疗.对于多发转移瘤也可尝试采用手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评估术后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大量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单纯保守治疗后积液消失。4例钻孔引流术后积液很快消失,但拔管后均复发;其中1例多次引流术后自动出院而失访,另3例多次引流术失败后行颅骨成形术,积液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的少见并发症,治疗方法应个体化选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2例I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全切除术7例,囊肿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术10例,囊肿-腹腔分流术5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囊肿体积均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对有临床症状或占位效应的IAC应积极手术治疗;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高分辨序列3D-TOF-MRA和3D-FIESTA融合成像在面肌痉挛(HFS)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3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并原始图像数据传输至GEAW4.6工作站,利用Integrated Registration软件融合处理。以术中观察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术中43例症状侧均可见神经根部血管压迫或接触,融合影像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与术中显示结果一致41例,不一致2例(1例术中显示为静脉血管压迫,1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细小动脉分支血管压迫);影像检查症状侧血管压迫敏感度为95.35%(41/43),假阴性率为4.65%(2/43),与术中观察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κ=0.678,P<0.05)。结论 3D-TOF-MRA和3D-FIESTA融合成像对血管压迫性HFS病人面神经与血管关系及责任动脉血管显示清晰,且与术中结果一致性高,可作为术前评估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治疗与头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组(40例)和头部亚低温组(40例),在予以基本处理的同时,全身亚低温组采用冰毯联合冰盐水洗胃诱导降温,头部亚低温组使用降温头盔诱导降温。观察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变化,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检测尿8-OHdG水平。结果比较2组的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全身亚低温组较头部亚低温组体积缩小明显(P0.05或P0.01);全身亚低温组的GCS评分在治疗后第7、10、14天均高于头部亚低温组,6个月及12个月后GOS评分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身亚低温组的尿8-OHdG水平较头部亚低温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脑出血所致的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对抗DNA氧化损伤,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且全身亚低温治疗较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特别是MRI技术的进步,听神经鞘瘤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不同患者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其主要治疗方法有:定期MRI复查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放射外科治疗。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相对的适应症及优缺点,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对听神经鞘瘤的治疗进展,本文就听神经瘤的相关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转移瘤形成的研究有多种理论,如:转移肿瘤干细胞理论,“种子和土壤”学说。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对于肿瘤形成、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转移瘤的形成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有效的神经保护方法,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已将亚低温治疗广泛应用于颅脑创伤的患者。本文通过对亚低温治疗的相关作用机制、实施方法、疗效、相应的并发症及目前国内外对此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