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发生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80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 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4例,高压氧组3例;治疗后,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高压氧护理措施,对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本护理措施增加CO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程度,没有高压氧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恰当、熟练的CO中毒患者的高压氧护理,是高压氧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量的变化,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病和脑卒中诊断,将印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娅30加常规综合治疗组(HB0组)与常规综合治疗组(Control组),对2组进行疗效及临床护理量观察。结果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部分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临床护理量明显减少,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比常规治疗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降低临床护理量。HBO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主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辅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方法:95例(99只眼)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视力下降程度,50例(52只眼)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年龄(41.57±6.96)岁;45例(47只眼)接受高压氧辅助常规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组),年龄(34.25±5.12)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BO组眼底水肿减退、出血灶吸收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P<0.05);HBO组视力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P<0.01);治疗停止1个月,HBO组视力得到保持和持续改善病例数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5)。视网膜剥离HBO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加快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眼底水肿和出血灶吸收,加快视力和视野的恢复,并得以保持和持续改善,HBO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龙颖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黄琴凤  易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30-133,i000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15;2+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 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177;0.26)%和(21.95&;#177;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177;0.31)%和(25.12&;#177;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 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1例急诊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前后的情绪变化等情况。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手术病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内接受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人工气道患者不能佩戴面罩,如何解决这类患者HBO治疗时的吸氧问题,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报道,人工鼻又称热湿交换器已有效用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HBO治疗中[1-2],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费用高,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将定量雾化器应用于在常规多人氧舱内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潜水、隧道、沉箱作业或高压氧治疗中,如果减压不当可发生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普遍修建地铁,在地铁施工中隧道高气压作业引发DCS常有报道.隧道处于地下或水下,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渗水,须向在建的隧道内充入一定气压的压缩空气,施.工人员有时需在这一压缩空气环境中工作.一般的隧道处于地下10~20m深处,在建时隧道内须增压1~2个大气压,海底隧道可达水底以下20~30m或更多,气压也必须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如何在多人氧舱内安全、可靠地吸氧治疗一直困扰着国内只有多人氧舱的医院.2006年后我科将密闭式吸氧头盔用于多人氧舱内婴幼儿、面部水肿/下颌小不宜配戴面罩的患者,患者配合程度很高,头盔排氧完全采用舱外排氧,氧舱内氧浓度控制在23%以下,保证了高压氧舱的消防安全,有效杜绝了氧舱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头盔内氧浓度达到90%以上,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