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各种脑膜病变脑膜MRI强化类型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脑膜异常强化的非脑膜瘤。结果 78例中,脑膜癌病16例(硬脑膜-蛛网膜型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1例,混合型3例);感染性脑膜炎18例(硬脑膜-蛛网膜型3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3例,混合型2例);脑梗死22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型18例,混合型4例);开颅术后15例(硬脑膜-蛛网膜型10例,混合型5例);硬膜下积液(血肿)7例,均为硬脑膜-蛛网膜型。结论 MRI双倍剂量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膜病变敏感性高,脑膜强化类型与各种病因侵犯脑膜三层结构的方式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3.
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血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BA)供血情况.方法 35例肺转移瘤,其中转移自原发性肝癌15例,胃癌7例,肠癌6例,子宫附件癌3例,胰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其中25例有手术史.35例患者共97枚转移瘤,病灶平均直径为(3.2±1.2)cm,单枚肿瘤直径最大者7 cm,1例患者肺转移瘤最多6枚.对35例肺转移瘤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5例同时作肺动脉造影,根据转移瘤的分布部位、肿瘤类型、肿瘤直径,评价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果 35例97枚转移结节在肺内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枚中70枚(72%)为富血供 中等血供,肿瘤越靠近内、中带,支气管动脉供血越丰富;肺动脉造影见肿瘤仅周边浅染色或无染色;肺转移瘤支气管动脉供血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转移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肺动脉不参与或仅参与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 0.05),△R2*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 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28例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23例行MRI检查。其CT与MRI表现为:单发24例,多发4例。CT平扫示各个时期的脑脓肿表现不完全相同,典型病灶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灶或等低混杂密度的囊实性病灶(20~42Hu),其中2例病灶内含气体,增强后病灶中央无强化。周围有明显强化的壁,除6例囊壁欠光整外,其余病灶囊壁较光整。MRI平扫示病灶中央呈低T1WI、高T2WI信号灶,有环形的高信号的壁,增强后壁强化明显,病灶中央无强化。认为脑脓肿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对脑脓肿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盆腔MRI检查方法对正常盆腔结构和病灶显示及性质判断的作用,对170例盆腔MRI检查者,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Ⅱ型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为0. 5Tesla;线圈选用体部包裹线圈(BWA);脉冲序列为TSE(T1WI+T2WI);必要时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表明,TSE脉冲序列成像,减少了运动性伪影;T1WI图像显示盆腔结构较为清晰,而T2WI图像显示病灶较为敏感.脂肪抑制成像及增强扫描给病变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合理的参数选择,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组研究通过对家兔40Gy X线半肝照射后第3天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对肝脏照射后最早期损伤性改变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MRI资料。结果除2个较小子宫肌瘤病灶术前MRI诊断可疑外,其余诊断均符合病理结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两者的MRI信号特征是MRI准确诊断子宫多发病灶的基础。结合病灶的强化特征、境界、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和局部子宫轮廓的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v2.1)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联合临床常用指标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515例经病理证实且行前列腺bp-MRI检查(T2WI+DWI)患者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bp-MRIPI-RADSv2.1评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得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约登指数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最佳诊断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各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csPCa的效能,并通过Z检验加以比较。结果:515例患者,年龄47~93岁,平均70±8岁,其中csPCa116例,非csPCa399例(低危癌,即Gleason评分≤3+338例,非PCa36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和上述临床指标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OR=7.015,95%CI=4.776,10.302)和PSAD(OR=5.545,95%CI=2.364,13.007)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约登指数最大,ROC曲线表明两者联合诊断csPCa的准确性高于bp-MRI和PSAD单独应用(AUC分别为0.939、0.887、0.77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Z=2.259、5.573,均P<0.05)。结论:基于PI-RADSv2.1的bp-MRI联合PSAD对csPCa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两者联合显著提高对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