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外选取92例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1周及2周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N,β-endorphin)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β-内啡肽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和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转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有明显改变,对疾病的临床转归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各组均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比较两组的化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92例,异常检出率为92%;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外选取92例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一周及二周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和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有明显改变,对疾病的临床转归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3D-CTA与3D-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共47个,3D-DSA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检出敏感度100%;3D-CTA检出动脉瘤46个(其中误诊1个),漏诊2个,检出敏感度95.7%(45/47)。结论3D-CTA与3D-DSA检查对诊断颅内动脉肿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nyx-18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Onyx-18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15例患者中,畸形血管团栓塞60%以上13例,其中8例治愈性栓塞,60%以下2例。15例中1例患者于术中颅内出血。5例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1例复发。结论:Onyx-18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能提高血管内栓塞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DSA下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引出血性脑脊液、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87例,2例瘤颈有残留。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弹簧圈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愈后,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32枚)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破裂29枚,未破裂3枚)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26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栓塞,3例部分栓塞,1例术中破裂经处理后完全栓塞。无手术例死亡病例。32例术后随访6个月,均完全独立生活,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造影复查显示,25例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3例次全栓塞的动脉瘤稳定,3例部分栓塞动脉瘤无再次出血。结论 某些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弹簧圈单纯栓塞技术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30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标本为实验组,另选取54例健康者脑脊液标本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24h、1周及2周脑脊液中GnRH的含量变化。结果测试发现颅脑外伤后GnRH在脑脊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与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实验组所有脑脊液标本中GnR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GnRH的含量升高,有助于判定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均分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MSCs组各5只,并统一行左颈总动脉分离,行双层结扎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另选150只雄性大鼠,取其骨髓液,在经离心、取悬液、接种培养后制备BMSCs悬液,将细胞数约为1×105个的BMSCs悬液注入各组大鼠的头骨中,灌流处死大鼠,取脑处理并对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三组脑组织结构形态略有出入,模型组脑中发现大量坏死神经元,BMSCs组脑组织情形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移植BMSCs4周后,该组脑神经元坏死指数为(0.170±0.0003),假手术组指数为(0.094±0.00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同模型组(0.342±0.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BMSCs能有效降低大鼠脑内神经元坏死率,有助于神经系统复原,且能够有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7年05月~2012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脑室植入内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6%,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5.1%,两组间预后良好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3.9%、9.8%,远低于对照组相对应的13.7%、17.6%、2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可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