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病理过程,使脑出血形成的血肿进一步扩大,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是造成脑出血急性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进展性脑出血的了解更为直观,使动态观察成为可能,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条件。本文自1994-2004年共收集了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1资料自1994-2004年,共收集58例进展性脑出血患者,年龄在43-72岁。其中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46例,41例有长期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进行进一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X线平片和CT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两种方法的诊断,放射X线平片成功诊断40例,诊断率为80%,CT成功诊断45例,诊断率为90%,两种方法在诊断方面差异无(P0.05),但在脊椎骨折患者的评分方面,CT评分高于放射X线平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T的诊断率较高,能够更好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脑CT检查及腰穿对误诊病例明确诊断。结果 分析24例误诊患者,误诊病种共8类,误诊原因涉及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CT检查和腰穿3个方面。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主要是由于临床表现了解不全面;未认识到CT检查的局限性;未做腰穿或未正确解释腰穿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首次报道湖南省蚋科的分类和地理分布。方法:选择湖南省3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湖南省蚋类17种,其中含5新种。分析表明具东洋界区系特征。结论:湖南省蚋相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个PKD家系共14名成员进行PRRT2基因检测及调查随访,其中患病2例(1例住院治疗,另1例未治疗),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遗传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均为男性,患病率14.3%,其中1例不治自愈,1例用卡马西平疗效显著,用拉莫三嗪也有效。该家系为单纯性PKD家系,PRRT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存在突变c.797GA(p.266RQ),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全外显,存在遗传早现;该家系合并存在多囊肾家族史。结论单纯家族性PKD抗癫痫药物疗效与突变类型及临床特征有关;治疗方案选择应以临床特点及突变类型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8个月前无明原因感右侧面部麻木伴疼痛,疼痛呈针刺样,每次持续20~30 min自行缓解,每天发作7~8次.近4个月来发现右侧腮部有一鸡蛋大小肿块,质硬,同时右侧颈部数个淋巴结肿大,耳后下方有条索状硬性肿块.右侧面部疼痛逐渐加重并肿胀,伴出现数个红色枣样大小红斑,右侧面部不出汗,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6岁。右肩胛区疼痛 1年 ,发现右颈肩部肿块 2月余。查体 :右颈肩部可扪及一界限不清的肿块 ,约 4.0cm×5 .5cm大小 ,表面光滑 ,质硬 ,固定 ,无压痛 ,叩击肿块颈部内侧上臂尺侧有轻微放电感 ,右上肢活动正常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 :右颈部一约 7.0cm× 8.0cm大小软组织肿块 ,向下达肺尖 ,第 1肋骨被破坏。B超 :右颈部见 6 .5cm× 3.8cm× 6 .3cm异常回声区 ,边界不规则 ,内部透声差 ,以无回声为主 ,部分强回声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 ,其内强回声移位不明显。CT表现 :右侧颈根部巨大“葫…  相似文献   
8.
五条蚋和双齿蚋nrDNA-ITS区序列分析(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我国两个常见吸血蚋种五条蚋和双齿蚋各 4个克隆nrDNAITS区 (包括ITS1、ITS2和 5 8SrRNA基因 )序列及其两侧的 18S和 2 8SrRNA基因部分序列。两蚋种 5 8SrRNA基因大小均为 12 2bp。五条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 136bp和 32 3bp。双齿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 10 1~ 10 5bp和 32 1~ 32 4bp。五条蚋不同克隆ITS1 ITS2拼接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双齿蚋则为 96 %~ 10 0 % ,显示五条蚋和双齿蚋nrDNA存在重复变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对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在骨质疏松测定中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118例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某院进行骨质测定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对患者进行测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测定后,数字化放射影像共诊断骨质疏松患者115例,诊断率为97.46%;X线影像共诊断骨质疏松患者96例,诊断率为81.36%;此外,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数字化放射影像均优于X线影像,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测定过程中,数字化放射影像具有更高的诊断率,能够准确测定患者是否为骨质疏松,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方面均优于X线影像,在今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测定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妊娠卒中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与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妊娠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3例妊娠卒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导致妊娠卒中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子痫是主要原因之一;高龄孕妇易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且病死率高;由子痫并发的脑出血预后较差。结论妊娠与卒中具有密切关系;与非妊娠卒中相比,妊娠卒中从病因、发病机制到临床特点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