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急诊处理山西省荣复军人精神病院王继禹,段媛卿癫痫是常见病,我国王忠诚等调查患病率4% ̄[1],本病常频繁发作,伴发精神障碍,严重时有攻击和暴力行为,扰乱社会治安。本文统计1991~1993年问我院收治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28...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9省市9所医院10年间住院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资料分析,自杀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0.63%,占精神分裂症总数的0.78%,占慢性精神分裂症的0,50%。偏执型占65.6·%。自杀原因受幻觉妄想支配23.8%,悲观厌世28.6%;精神症状好转(59.5%)和自知力恢复期(47.6%)易自杀。自杀方式自缢(57.1%)和服药(23.8%)居首。男性自杀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进行了盐酸氟西汀与盐酸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为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强迫症诊断标准,强迫症量表(Y-BOCS)[1]≥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资料分析总结.结果:资料显示,死亡率为0.97%,男性多于女性,其中躯体疾病致死63例,占65.63%,自杀14例,占14.58%,猝死13例,占13.54%,意外死亡6例,占6.25%.结论:躯体疾病、自杀与猝死是引起精神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之一,也是当前医学界十分关注的新问题,为了解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采取子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长期住院的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训练组按顺序给予语言训练、角色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共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自知力及治疗态度评定问卷(ITAQ)、精神分裂症主观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QLS)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技能训练组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0.44,P〈0.01),其中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症状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t=0.64,P〈0.01;t=0.72,P〈0.01);GAS、ADL、SSPI和ITAQ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氟西汀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减少精神病患者在医院内的非正常死亡,全国9省市9所医院进行了协作研究,报道于下。1.资料和方法:调查对象为1986~1995年9所地市级以上专科医院(民政系统6所,卫生系统3所)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自杀自伤者,包括请假出院在家中自杀者,不包括自伤自...  相似文献   
9.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2人。干预组按顺序实施语言训练、角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疗程12个月。干预前1个月内和干预后1个月内,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亚型、抗精神病药物、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AS、ADL、SSPI和SANS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身比较,干预后SSPI、ADL、GAS、SANS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较好的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是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不明,预后不良,病残率高的严重精神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有效的预防对策,而且复发率极高,如何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医学界所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