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背景:研究证实壳聚糖能抑制瘢痕形成和影响创伤愈合,医用抗菌膜是一种以壳聚糖为基质的新型膜材料.目的:考察医用隐形抗菌膜对手术切口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0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IVC实验动物房完成.材料:医用隐形抗菌膜原液,为无色透明微黏性液体,喷涂于附着面后形成无色透明薄膜,规格:40 mL,成都超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70501).方法:取20-23 d龄SD大鼠16只,于其背部皮肤作全程线形切口,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造成手术切口后,实验组喷医用隐形抗菌膜原液0.5 mL/次,1次,d,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注射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任其自然痊愈.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3,7,14d取切口处皮肤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检测以判断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并进行瘢痕面积分析.结果:术后14 d实验组相对瘢痕面积为98 200+34 719,对照组相对瘢痕面积为154 069±51 3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4 d,光镜观察实验组有较少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堆积;术后3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上皮化较快,有较多肉芽组织和较少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医用隐形抗菌膜能显著抑制手术切口瘢痕增生,且不影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壳聚糖能抑制瘢痕形成和影响创伤愈合,医用抗菌膜是一种以壳聚糖为基质的新型膜材料。 目的:考察医用隐形抗菌膜对手术切口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0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IVC实验动物房完成。 材料:医用隐形抗菌膜原液,为无色透明微黏性液体,喷涂于附着面后形成无色透明薄膜,规格:40 mL,成都超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70501)。 方法:取20~23 d龄SD大鼠16只,于其背部皮肤作全程线形切口,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造成手术切口后,实验组喷医用隐形抗菌膜原液0.5 mL/次,1次/d,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注射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任其自然痊愈。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3,7,14 d取切口处皮肤组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检测以判断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并进行瘢痕面积分析。 结果:术后14 d实验组相对瘢痕面积为98 200±34 719,对照组相对瘢痕面积为154 069±51 3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4 d,光镜观察实验组有较少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堆积;术后3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上皮化较快,有较多肉芽组织和较少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医用隐形抗菌膜能显著抑制手术切口瘢痕增生,且不影响伤口愈合。 关键词:瘢痕;医用隐形抗菌膜;壳聚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37  相似文献   
3.
黄芩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大鼠的胃轻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芩提取物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DGP模型并口服相应的药物,再检测各组大鼠的胃内残留率、离体胃条的收缩情况,并分别用TBA比色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黄芩提取物可改善DGP大鼠的胃排空,黄芩组大鼠的胃内残留率较模型组的低(P<0.05),其离体胃条自主收缩幅度较模型组的大(P<0.05),且胃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黄芩提取物对大鼠DGP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RT-Q膜为乳酸-透明质酸新型共聚物,其既有透明质酸的多种生物功能、良好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又具有聚乳酸的易加工性及遇水成膜性.目的:考察RT-Q膜对颈外静脉出血大鼠模型的止血效果,评估在肌肉组织局部使用后的组织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鼠龄6周,体质量170~210 g.其中80只用于止血效果的评价,另外50只用于生物相容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目的物成分为DL-乳酸-透明质酸、α-氰基丙烯酸酯、丙酮(溶剂)、氟利昂(抛射剂)的RT-Q气雾剂和成分为丙酮与氟利昂(抛射剂)的附加剂气雾剂均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均为20050311).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由北京瞬康医用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930).方法:①止血实验:随机将80只大鼠分为4组:RT-Q膜组、氰基丙烯酸酯胶组、附加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麻醉后于分离的一侧颈外静脉剪一约0.6 cm切口使其出血,并立即以消毒纱布擦拭创面,纱布移开瞬间迅速喷RT-Q气雾剂1次,或附加剂气雾剂1次,或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0.15 mL,而后覆上纱布,阴性对照组则擦拭创面后直接覆上纱布让其自然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止血后纱布重量-使用前重量).②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随机将大鼠50只大鼠分为A、B两组.A组3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即麻醉大鼠并行后肢外侧肌肉横切术,拉开肌层,左侧喷附加剂气雾剂1次,右侧喷RT-Q膜气雾剂1次.B组20只,在两后肢外侧造成与A组相同的伤口,不给药.分别于术后1~7,15,23,30 d,取创口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自身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是否产生毒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 止血实验:止血时间, 出血量;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伤口愈合, 生物降解, 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结果: 大鼠1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RT-Q膜的局部组织相容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RT-Q膜对伤口愈合既无促进也无延迟性影响,形成的膜于术后15 d开始降解,三四周完全吸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RT-Q膜的局部止血作用:RT-Q膜组应用后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阴性对照组和附加剂组明显减少(P < 0.01),RT-Q膜组与瞬康医用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RT-Q医用生物膜的局部止血效果显著,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相当;同时具有局部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昌永  赵冲  申理  谢珍国  毛棉  陈重华 《中国药房》2010,(23):2186-2188
目的:研究感咳双清胶囊中黄芩苷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8g感咳双清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1.8g感咳双清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z=(3.304±0.614)h;tmax=(8.0±0.0)h;Cmax=(2.214±0.363)mg·L-1,AUC(0~24)=(18.914±4.064)mg·h·L-1;AUC(0~∞)=(19.291±4.110)mg·h·L-1。其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黄芩苷在体内吸收和消除较慢,达tmax所需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背景:RT-Q膜为乳酸-透明质酸新型共聚物,其既有透明质酸的多种生物功能、良好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又具有聚乳酸的易加工性及遇水成膜性。 目的:考察RT-Q膜对颈外静脉出血大鼠模型的止血效果,评估在肌肉组织局部使用后的组织相容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鼠龄6周,体质量170~210 g。其中80只用于止血效果的评价,另外50只用于生物相容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目的物成分为DL-乳酸-透明质酸、α-氰基丙烯酸酯、丙酮(溶剂)、氟利昂(抛射剂)的RT-Q气雾剂和成分为丙酮与氟利昂(抛射剂)的附加剂气雾剂均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均为20050311)。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由北京瞬康医用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930)。 方法:①止血实验:随机将80只大鼠分为4组:RT-Q膜组、氰基丙烯酸酯胶组、附加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麻醉后于分离的一侧颈外静脉剪一约0.6 cm切口使其出血,并立即以消毒纱布擦拭创面,纱布移开瞬间迅速喷RT-Q气雾剂1次,或附加剂气雾剂1次,或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0.15 mL,而后覆上纱布,阴性对照组则擦拭创面后直接覆上纱布让其自然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止血后纱布重量-使用前重量)。②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随机将大鼠50只大鼠分为A、B两组。A组3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即麻醉大鼠并行后肢外侧肌肉横切术,拉开肌层,左侧喷附加剂气雾剂1次,右侧喷RT-Q膜气雾剂1次。B组20只,在两后肢外侧造成与A组相同的伤口,不给药。分别于术后1~7,15,23,30 d,取创口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自身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是否产生毒性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 止血实验:止血时间, 出血量;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伤口愈合, 生物降解, 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结果: 大鼠1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RT-Q膜的局部组织相容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RT-Q膜对伤口愈合既无促进也无延迟性影响,形成的膜于术后15 d开始降解,三四周完全吸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RT-Q膜的局部止血作用:RT-Q膜组应用后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阴性对照组和附加剂组明显减少(P < 0.01),RT-Q膜组与瞬康医用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RT-Q医用生物膜的局部止血效果显著,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相当;同时具有局部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种不同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对大鼠成骨细胞的转染效率,评价其作为成骨细胞病变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Ⅰ型胶原酶阶段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并鉴定,rAAV-EGFP按转染复数(MOI) 1×10~3、1×10~4、1×10~5、5×10~5分为只加rAAV和rAAV与腺病毒(ADV)共同转染组转染成骨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荧光强度随转染时间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2/6-EGFP和rAAV2/9-EGFP对成骨细胞的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确定转染的较佳MOI值,以此值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观察rAAV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rAAV对成骨细胞的转染效率随MOI值的增加而提高,ADV(-)组荧光强度在第5 d达到高峰,当MOI为1×10~5时,rAAV2/6-EGFP和rAAV2/9-EGFP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0.2%、66.1%,MOI值增到5×10~5时转染效率无显著提高;ADV(+)组荧光强度在第3 d即达高峰,MOI值为5×10~5时,rAAV2/6-EGFP和rAAV2/9-EGFP的转染效率为47.6%、30.5%.细胞生长正常,rAAV对细胞活性影响小.结论 两种病毒载体对成骨细胞转染效率均较高,其中rAAV2/6高于rAAV2/9,是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