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与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9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编号,应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多奈哌齐+尼麦角林,统计比较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平均流速(Vmea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mean速度较快,RI速度较慢(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与对照组的9.0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脑部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降眼压、保护视神经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38眼)青光眼患者根据其病程所处具体阶段和类型分为3个组: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术后。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记录针刺前和针刺3个月后患者的眼压,通过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探索针刺疗法对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3个月后,各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疗效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有效率可达到100%,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3.3%,青光眼术后的有效率为60%。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尤其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障碍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变化趋势,为防治精神疾病和加强亚专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2014年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年来,我院出院患者共10476例,其中,男性占57.65%,女性占42.35%;年龄21~50岁有70%。多次住院的患者比例由13.61%上升到16.10%。精神分裂症与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始终为前两位疾病,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构成比由16.48%上升到19.01%,双相情感障碍构成比由7.71%上升到15.73%,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构成比由2.01%上升到4.57%。结论精神分裂症和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始终为我院的服务重点,双相情感障碍、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应加强这些亚专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焦虑障碍患者门诊用药的依从情况,同时探讨各临床特征患者药物依从性之间的差异,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测疾病转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电子信息系统抽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门诊确诊为焦虑障碍并首次口服抗焦虑药物治疗的患者,以药物持有率(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n,MPR)量化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药物依从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9,789例,其中男性患者7,965(40.2%)例,女性患者11,824(59.8%)例,年龄18岁~98岁,平均(47±17岁)。随访期内患者的MPR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研究开始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内患者MPR值分别为0.98(±1.19)、0.67(±0.90)、0.54(±0.78)、0.46(±0.72);12个月的随访期内只有27.8%(N=5,503)的患者MPR值大于0.5,19.0%(N=3,765)的患者MPR值大于0.8。其中,精神科门诊及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年MPR值分别为0.51(±0.72)、0.42(±0.69);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的年MPR值分别为0.45(±0.70)、0.46(±0.70);青年、中年及老年患者的年MPR值分别为0.40(±0.62)、0.47(±0.81)、0.54(±0.72);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年MPR值分别为0.45(±0.71)、0.61(±0.79)、0.37(±0.77);单药治疗及联药治疗患者的年MPR值分别为0.34(±0.56)、0.51(±0.75);首次用药选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及其他具有抗焦虑作用精神药物患者的年MPR分别为0.46(±0.69)、0.49(±0.67)、0.43(±0.73)。结论:焦虑障碍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较低,且各临床特征患者之间药物依从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2000年以来中国报告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服药中断率也较高,其中药物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感受是影响焦虑障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与患者相关的心理、社会等非药物因素协同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此发现影响焦虑障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心理社会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有效策略改进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现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焦虑障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