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我院自1990年起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33例.均采用静脉溶栓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3例,平均年龄59.4岁,男28例,女5例,入院前平均发病时间为8’J‘时,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和心肌酶学检查证实。2.溶栓方法:(1)应用蝮蛇抗栓酶0.75-1.0u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每日一次静滴。7—10天为一疗程,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用药后进行心电动态监护。做血流变八项及心肌酶学检查,动态观察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2)应用尿激酶2万U+0…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基于六西格玛(6σ)理论的居家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并提出改良建议。方法 以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居家康复模式为例,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入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行康复;试验组患者采用居家康复模式进行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六西格玛理论界定居家康复模式定义,并对其进行测评与分析,进而提出优化该模式应采取的改良方式和应建立的控制体系。结果 居家康复模式是指患者接受完医院治疗后,在社区康复医师指导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一切康复护理活动。入组时,2组患者Rankin修正量表(MR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5)。入组时,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2组患者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居家康复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社会效益较好。建议广泛推广该模式,适当提高服务价格,降低可替代环节成本,建立良性循环健康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0例,采用rt-PA(5 0 mg/例)静脉溶栓,其中1 O%剂量5 min内静脉推注,余90%剂量60~90 min内静脉滴注。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21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FISS),21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24 h及21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访3个月,mRS为0~3分者33例(66%);脑出血者7例(1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6%);死亡13例(26%)。在发病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41例患者中有25例(60%)获得良好预后(mRS为0~1分),在4.5~6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中只有3例(33%)获得良好预后。13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仅有5例(38%)获得良好预后。结论在排除心源性脑梗死的情况下,采用rt-PA 50 mg/例治疗发病4.5 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rT—RA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t-PA治疗发病6h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得失。方法:rt-PA0.8mg·kg-1,低分子肝素、右旋糖酐40和复方丹参联合应用。结果:3个月后痊愈或基本痊愈7例,预后较好6例,较差2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的初始中风量表(SSS)低,脑肿胀严重。死于严重的缺血性脑水肿2例,出血性梗死1例,巨大脑内血肿1例。结论:初始SSS越低,预后越差;严重缺血性脑肿胀是导致死亡的值得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3月,我们对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大剂量组40例,小剂量组40例和丹参对照组4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进行中国神经功能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的变化.结果:(1)两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6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5%,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2)大剂量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后的β-内啡肽的浓度有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4)大剂量纳洛酮对重症脑梗死所致昏迷有一定的疗效,且能早期催醒.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对重症脑梗死所致昏迷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少见疾病,且多见于婴幼儿,现将一并发于大叶性肺炎的老年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70岁,因寒战发热咳喘5天伴腰痛少尿、黄疸、出血2天入院,病前仍能从事体力劳动,无药物过敏和家族溶血病史。查体:Bp20.0/10.6kPa,T38.6℃神志清晰,贫血外观,巩膜明显黄染,全身皮肤散在淤斑及出血点。右肺叩诊发浊、可闻少许湿罗音。心肝牌无著征。肾区明显叩痛,两下肢水肿。血WBC43.8×10~9/L,N87%,L13%,RBC2.52×1.0~(12)/L,Hb70g/L;尿呈酱油状,蛋白++,红细胞20—30/Hp,白细胞10—20/Hp,颗粒管型+;X线示吉肺中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透光区。给予抗生素、吸氧、激素等对症治疗。3日后仍少尿不足50ml/日,且出现大片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三酰甘油(TG)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非抽样回顾性分析131例急性卒中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卒中结局分成预后良好组(NIHSS<15分)和预后不良组(NIHSS≥15分及死亡)。观察两组住院第1、21天的Alb及TG变化,以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和低TG血症(TG<1.0 mmol/L)的发生率。结果住院21 d时,预后良好组的TG[(1.3±0.5)mmol/L]及Alb[(38±4)g/L]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的TG[(1.1±0.4)mmol/L,P<0.05]及Alb[(36±5)g/L,P<0.01]。预后不良组的Alb下降程度较预后良好组更为显著[(2.7±2.2)g/L比(1.0±1.7)g/L,P<0.01];预后不良组的低蛋白血症(38%)和低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33%)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3%和15%,P<0.01和P<0.05)。结论检测卒中急性期TG及Alb变化有助于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女患,26岁,农民,住院号40283。12年前患结核性腹膜炎(结腹)经抗痨治疗2月余好转。3年前因疑宫外孕在乡卫生院手术中发现腹腔内巨大囊性肿物未予切除。近3个月因腹胀加重入院。检查:体质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及蜘蛛痣,浅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