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CT上树芽征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树芽征在肺部疾病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或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101例出现树芽征的疾病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30例,各型肺结核46例,肺部真菌病6例,氨气吸入16例,过敏性肺炎3例。结论树芽征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结核病病情判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肌肉内慢性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3例肌肉内慢性血肿和5例肌肉内恶性肿瘤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并相互对照.结果 螺旋CT影像表现:①肌肉内慢性血肿增强早期呈局部曲线状显著强化或云团状改变,余大部区域无或轻度强化;恶性肿瘤呈结节状或肿块状明显强化,时伴曲张的异常血管显影;②多平面重建显示肌肉内慢性血肿呈长条状或类梭形,长轴与肌柬平行,表现为"肌间隙塑形状";恶性肿瘤外形不规则;③多平面重建显示肌肉内慢性血肿局部早期强化明显处与肌肉粘连,余大部区域分界清晰:延时扫描血肿与肌肉分界模糊;恶性肿瘤在各期中与肌肉分界均模糊不清.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肌肉内慢性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0-01~2006-01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5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25~81(平均53)岁。其中中央型31例,周围型22例。位于右肺者33例,位于左肺者20例。鳞癌29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6例,未分化癌3例。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头颅CT、腹部超声及骨扫描了解有无肺外转移等情况,并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和胸部CT检查。有大量胸腔积液者,介入治疗术前3~5d行胸穿抽出胸腔积液500~1500ml以缓减压迫症状,并向胸腔内注入卡铂200mg、5-氟尿嘧啶50…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人体后造成T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 ,诱发各种机遇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1] 。其中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AIDS合并结核与普通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有许多迥异之处 ,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笔者总结 11例 ,着重就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搜集 1990~ 2 0 0 2年 5月间AIDS合并肺结核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2 6~ 5 5岁 ,中位年龄 37.5岁。既往有献血史 (单采血浆 ) 4例 ,性乱史 3例 ,输血及吸毒史各 2例。 11例均以发热起病 ,多为不规则热型 ,体温 37.2℃…  相似文献   
6.
探讨CT及MRI对诊断原发肠脂垂炎(primary epiploic appendagitis,PEA)的影像诊断、鉴别及临床价值。搜集PEA患者资料8例,行下腹部及盆腔CT及MRI扫描,2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EA,6例随访证实。CT及MRI能够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较完整的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15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与透明隔关系密切。MRI肿瘤信号不均,T1WI多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至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其各序列表现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肌肉内慢性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3例肌肉内慢性血肿和5例肌肉内恶性肿瘤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并相互对照。结果螺旋CT影像表现:①肌肉内慢性血肿增强早期呈局部曲线状显著强化或云团状改变,余大部区域无或轻度强化;恶性肿瘤呈结节状或肿块状明显强化,时伴曲张的异常血管显影;②多平面重建显示肌肉内慢性血肿呈长条状或类梭形,长轴与肌束平行,表现为“肌间隙塑形状”;恶性肿瘤外形不规则;③多平面重建显示肌肉内慢性血肿局部早期强化明显处与肌肉粘连,余大部区域分界清晰;延时扫描血肿与肌肉分界模糊;恶性肿瘤在各期中与肌肉分界均模糊不清。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肌肉内慢性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1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其中10例明确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3例肺动脉造影全部为肺动脉主干或2个以上分支栓塞,介入治疗后肺动脉开通率80%~90%3例,91%~95%8例,完全开通3例;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全部在90%以上,肺动脉楔压下降至25mmHg以下10例,25-30mmHg3例,血氧饱和度即刘改善,恢复至90%~95%9例,96%~100%4例.PaO2 90-95mmHg3例,〉95mmHg者10例,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完全消失11例,明显战轻2例。结论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疗效,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与明胶海绵颗粒加丝线进行联合介入栓塞治疗严重鼻衄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经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严重鼻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单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B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加丝线进行栓塞。结果A组1次栓塞成功者为25例(80.6%),B组1次性栓塞成功者为29例(93.5%)。A组栓塞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复发鼻衄者5例(16.1%),B组栓塞后无1例复发鼻衄。结论用明胶海绵颗粒加丝线进行联合栓塞的效果,优于单纯性使用明胶海绵颗粒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