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来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物理疗法联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组各150例。A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统计分析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清BD N F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BDNF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早期物理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为有效地加速患者血清BD N F的表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该院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疗程14d。所有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钙80mg/d口服,银杏达莫20mL/d静脉点滴。治疗组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50mg/d静脉点滴。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4d后采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7.6,10.8;65.71,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29.63%)与对照组(5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随访观察1个月后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2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尽早使用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近‐中期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方法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脑血管介入手术246例(其中颈动脉支架182例,椎动脉支架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强化组术前7 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80 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术前7 d至术后6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 g晚一次口服,分别于7 d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术后3个月、6个月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及随访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主要脑血管事件。结果2组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未见明显异常差别,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稳定情况、血管再狭窄情况强化组未出现血管再狭窄,对照组出现8例血管再狭窄,记录介入治疗后近‐中期随访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强化组未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对照组为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脑卒中发生风险,中远期血管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保护机制,为脑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进行复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小窝蛋白1、2(caveolin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etal liver kinase 1,Flk1)阳性细胞数的影响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结果:正常脑内有一定量的caveolin1、caveolin2、VEGF、FIK1表达并在脑缺血后迅速增加,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提高caveolin1、caveolin2、VEGF、Flk1的表达,降低脑内NO和NOS的含量,增加SOD含量。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病情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方法选择北京301总医院合作医院涿州市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5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颈动脉狭窄28例,中度狭窄27例,轻度或无狭窄270例。采用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病情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下缺血性卒中患者生存状况。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病死率更高、神经功能恶化程度更大、不良转归比例更大、住院时间延长,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OR=2.319,95%CI=1.989~4.227),神经功能恶化(OR=1.426,95%CI=1.317~1.953)、不良转归更严重(OR=1.350,95%CI=1.231~1.423)和住院时间延长(OR=1.328,95%CI=1.166~1.445)。结论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短期生存状况最差,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针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接诊的93例PCIV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眩晕程度[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测评]、血管内皮指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CF1α)、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两组RVA、BA、L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ET-1水平均降低,6-keto-PCF1α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PCIV患者椎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