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规范化整体护理在儿科病房长程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以逐步完善儿科长程脑电图监测的护理工作.方法 对673例患儿采取规范化的监测护理.强化头皮护理、心理疏导、干扰因素管理、观察异常行为及癫痫发作、统一表格记录.结果 673例长程脑电图监测成功,阳性率65.5%.结论 规范化整体护理可以保证患儿长程脑电图的监测成功,提高癫痫患者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下肢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小儿脑性瘫痪下肢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痉挛型下肢瘫脑性瘫痪患儿,用国产BTX-A进行下肢痉挛肌肉局部注射,应用PRS方法(Physician Rating Sclae)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结果29例(96.7%)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痉挛明显改善,其PRS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中及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能缓解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肌肉,改善运动功能.小儿对该药有良好的耐受.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沣易行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 静脉留置针是人体与外界开通的一条静脉通路,多年来已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普遍应用于临床.但留置针给患儿造成的静脉炎性改变而引起的血管损伤,以及管路阻塞等不利因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明显超过头皮钢针.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32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钢针后导致的Ⅱ级以上静脉炎发生率、管路阻塞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留置针给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正确选择使用留置针,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痉挛型肌张力障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报道260例患儿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1)治疗前对患儿关节活动度、肌张力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减少因心理紧张而导致的过度肌肉痉挛;注射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应急措施.(2)注射时根据解剖知识触摸动脉走向.避开大血管,注射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安抚患儿,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异常、突然停止哭闹、大汗、反应迟钝、不应答、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不良反应.(3)注射后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异常等;评估异常姿势、步态及关节活动度,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做好出院指导,告知家长及患儿在出院回家2~4周时为药物不良反应高峰期,可能出现注射肌群过度无力,要求家长注意观察患儿走路是否易摔跤,有无明显双腿发软、无力等情况.260例患儿经治疗后提高了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95%.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呼吸异常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联合A型肉毒毒索(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治疗联合BTX-A局部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关节屈曲度、步态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各项临床评价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BTX—A局部注射可提高脑性瘫痪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至今医疗界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进行了BTX-A注射加护理干预综合治疗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第1组30例,年龄1.5~14.0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2.6)岁。第2组30例,年龄1.8~13.0岁,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2.1)岁。二、方法1.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应用PRS方法测定关节屈曲度、步态、步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血管病患儿术前实施健康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诊断明确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儿或家长,进行术前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健康干预后患儿或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接受健康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健康干预,可以帮助患儿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和维护健康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李孚伟  关新秀  燕丽 《护理研究》2009,(11):2999-3000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位点在6p12)缺陷或腺苷钴胺素代谢异常,L-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发生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蓄积体内,引起多系统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目前发现的酶缺陷亚型有完全性变位酶缺陷、部分变位酶缺陷、线粒体钴胺素还原酶缺陷、线粒体钴胺素腺苷转移酶缺陷以及胞浆和溶酶体钴胺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合成缺陷。  相似文献   
9.
李孚伟  燕丽 《护理学报》2008,15(11):74-76
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痉挛型肌张力障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报道260例患儿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1)治疗前对患儿关节活动度、肌张力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减少因心理紧张而导致的过度肌肉痉挛;注射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应急措施。(2)注射时根据解剖知识触摸动脉走向,避开大血管,注射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安抚患儿,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异常、突然停止哭闹、大汗、反应迟钝、不应答、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不良反应。(3)注射后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异常等;评估异常姿势、步态及关节活动度,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做好出院指导,告知家长及患儿在出院回家2-4周时为药物不良反应高峰期,可能出现注射肌群过度无力,要求家长注意观察患儿走路是否易摔跤,有无明显双腿发软、无力等情况。260例患儿经治疗后提高了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95%。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呼吸异常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整体护理在儿科病房长程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以逐步完善儿科长程脑电图监测的护理工作。方法对673例患儿采取规范化的监测护理,强化头皮护理、心理疏导、干扰因素管理、观察异常行为及癫痫发作、统一表格记录。结果673例长程脑电网监测成功,阳性率65.5%。结论规范化整体护理可以保证患儿长程脑电图的监测成功,提高癫痫患者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